首页> 中文学位 >核桃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Ⅲ)
【6h】

核桃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Ⅲ)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答辩委员

独创性声明和导师承诺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历史及研究化感作用的意义

1.2化感作用的概念

1.3人工生态中的化感现象

1.3.1作物与作物之间

1.3.2作物与杂草之间

1.3.3作物与微生物之间

1.3.4林业中的化感现象

1.3.5园艺中的化感现象

1.4化感作用物质的释放方式

1.5化感物质种类

1.6化感物质的作用机制

1.6.1影响细胞膜的透性

1.6.2影响细胞分裂、伸长和根尖的细微结构

1.6.3影响矿质离子的吸收

1.6.4影响呼吸作用

1.6.5影响光合作用

1.6.6影响蛋白质合成、改变核酸的代谢

1.6.7抑制植物激素的活性

1.6.8抑制或刺激某些酶的活性

1.7化感作用的研究方法

1.7.1化感物质的提取和试样的制备

1.7.2受体植物的选择

1.7.3常见的几种生物测定方法

1.8影响化感作用的因素

1.9化感作用在农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1.9.1化感作用与作物栽培耕作制度

1.9.2秸秆还田与化感作用

1.9.3品种改良和合理选用

1.9.4杂草防除

1.9.5防治病虫害

1.9.6保护生态环境

1.10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急待解决的问题

1.11核桃叶化感作用的研究概况

1.12本课题立项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实验部分

2.1材料、药品与仪器

2.1.1实验材料

2.1.2药品与仪器

2.2实验内容

2.2.1实验路线

2.2.2乙酸乙酯相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2.2.3纯度检测

2.2.4化合物结构鉴定

2.2.5化合物熔点测定

2.2.6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及结构式的确定

2.3化合物Ⅰ化感活性测定

2.3.1发芽及生长试验方法

2.3.2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3.1化合物结构分析

3.1.1化合物熔点测定

3.1.2化合物Ⅰ图谱的解析

3.1.3化合物Ⅱ图谱的解析

3.2化感活性分析

3.2.1化合物Ⅰ对莴苣、小麦、黄瓜种子发芽率影响

3.2.2化合物Ⅰ对三种受体幼苗根长生长影响

3.2.3化合物Ⅰ对三种受体幼苗苗高生长影响

3.2.4化合物Ⅰ对三种受体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的最低抑制浓度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化感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本论文对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化感物质的提取分离鉴定方法、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影响化感作用的因素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化感植物核桃的化感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本实验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核桃叶的化感作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运用薄层层析、常压柱层析、真空液相层析等方法对核桃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可溶部分进行分离。分离得到两个单体化合物:化合物Ⅰ和Ⅱ。化合物Ⅰ经物理常数测定和光谱学测定(EI-MS)并与标准样品进行对照,结构确定为八硫环醚;化合物Ⅱ经物理常数测定和光谱学测定(EI-MS、1HNMR、13CNMR)初步确定其属于高级脂肪醇类化合物。该两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核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对化合物Ⅰ进行了化感作用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Ⅰ对三种受体即菊科莴苣、禾本科小麦和葫芦科黄瓜的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的生长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该抑制作用随着化合物Ⅰ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这与之前所做的石油醚浸膏的化感效应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化合物Ⅰ是石油醚浸膏的化感生物活性成分之一;三种受体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生长对化合物Ⅰ的敏感程度各异,敏感程度有强到弱依次表现为:幼根>幼苗>发芽率,这与石油醚可溶部分浸膏的化感效应趋势也一致;经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了三种受体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分别与化合物Ⅰ质量浓度的回归方程,以及化合物Ⅰ对莴苣的三个所测指标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0.09,0.03和0.07mg/mL;对小麦的三个所测指标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0.14,0.05和0.09mg/mL;对黄瓜的三个所测指标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0.15,0.04和0.09mg/mL。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