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种色型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inne杂交性状及产品开发利用的研究
【6h】

两种色型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inne杂交性状及产品开发利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黄粉虫的分类地位

1.2黄粉虫的形态特征

1.3黄粉虫营养价值评价

1.3.1蛋白质

1.3.2脂肪及脂肪酸含量

1.3.3矿质营养和维生素

1.4环境条件对黄粉虫的影响

1.4.1温度对黄粉虫的影响

1.4.2湿度对黄粉虫的影响

1.4.3光照对黄粉虫的影响

1.4.4饲养密度对黄粉虫的影响

1.4.5磁场对黄粉虫的影响

1.4.6饲料对黄粉虫的影响

1.4.7其他因素对黄粉虫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1.5黄粉虫的利用

1.5.1在农业生物防治方面用作天敌饲养及微生物中间寄主

1.5.2在饲料方面的应用

1.5.3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1.6结语

1.7黄粉虫杂交及利用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亲本选择及遗传基础的确立

2.1.1黄粉虫两种色型POD、EST同工酶分析

2.1.2黄粉虫两种色型SOD活性及酶普分析

2.2不同色型黄粉虫体色与营养含量间相关关系测定

2.3黄粉虫两种色型杂交组合生物学有效积温的测定

2.4黄粉虫两种色型杂交组合经济性状观察

2.4.1卵长测定

2.4.2卵重测定

2.4.3产卵数测定

2.4.4初孵(尚未取食)1龄幼虫体重测量

2.4.5各龄幼虫头宽测定

2.4.6幼虫蛋白质含量测定

2.4.7蛹脂肪含量测定

2.4.8蛹的雌雄比例测定

2.4.9蛹重测定

2.4.10耐低温能力测定

2.4.11耐高温能力测定

2.4.12黄粉虫灰分含量测定

2.5黄粉虫蛋白及油脂的提取

2.6黄粉虫粪的利用研究

2.6.1不同浓度虫粪提取液对平菇母种扩繁影响的试验设计

2.6.2不同虫粪添加量对平菇生长的影响试验设计

2.7黄粉虫虫蜕的加工利用

2.7.1黄粉虫几丁质在豆角保鲜上的应用

2.7.2黄粉虫几丁质作助剂杀虫试验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遗传基础的差异性

3.1.1黄色型黄粉虫等四种昆虫的POD、EST同工酶谱的比较

3.1.2四种昆虫的POD、EST同工酶相似系数

3.1.3黄色型黄粉虫等四种昆虫的SOD同工酶活性的比较

3.2体色遗传规律及其与蛋白质、油脂、灰分含量的相关分析

3.2.1体色遗传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分析

3.2.2体色遗传及油脂含量的相关分析

3.2.3体色遗传与灰分含量的相关分析

3.3黄粉虫两种色型杂交组合生物学有效积温的测定

3.4杂交组合经济性状分析

3.4.1卵长、卵重、产卵量及初孵幼虫体重的差异比较

3.4.2各龄幼虫头宽的差异比较

3.4.3幼虫蛋白质、油脂含量的差异比较

3.4.4蛹的雌雄比例、蛹重的差异比较

3.4.5不同处理耐低温能力的测定

3.4.6不同处理耐高温能力的测定

3.5黄粉虫蛋白质、油脂及虫渣的提取

3.5.1微生物发酵法提取复合氨基酸条件的确定

3.5.2三种方法复合氨基酸总量、赖氨酸、油脂及虫渣的提取

3.6黄粉虫粪的利用研究

3.6.1不同浓度虫粪提取液对“科技一号”平菇母种扩繁及栽培种菌丝的影响

3.6.2不同浓度的虫粪提取液对“科技一号”母种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3.6.3不同的虫粪添加量对“科技一号”栽培种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3.6.4不同虫粪添加量对子实体粗蛋白量的影响

3.6.5不同虫粪添加量对子实体灰分量的影响

3.7黄粉虫虫蜕的加工利用

3.7.1黄粉虫几丁质在豆角保鲜上的应用

3.7.2黄粉虫几丁质作助剂杀虫试验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讨论

4.1.1黄粉虫两种色型POD、EST及SOD酶谱分析

4.1.2体色与营养含量的相关分析

4.1.3黄粉虫杂交组合生物学有效积温的测定

4.1.4杂交组合经济性状分析

4.1.5黄粉虫营养物质的提取

4.1.6黄粉虫粪的利用研究

4.1.7黄粉虫虫蜕几丁质的提取及利用

4.2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inne原产于美洲,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国在1952年由北京动物园首次从前苏联引进。黄粉虫既是一种大型仓贮害虫,又为极具开发潜力的重要资源昆虫。本文研究了黄粉虫两种色型在同工酶方面表现的差异,杂交后代的经济性状等,并对黄粉虫虫体及虫粪的利用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经过连续实生选种提纯,黄色型及黑色型黄粉虫表现型稳定,经同功酶分析后认为,一个种内的黄色型黄粉虫、黑色型黄粉虫种间的相似系数较高,四个虫态均在2/9以上,POD、EST同工酶相似系数基本可以反映形态学上的相似性,黄色型黄粉虫及黑色型黄粉虫同工酶酶谱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其相似性系数分析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其SOD同工酶活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同时由此可确定两个色型的黄粉虫为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个品种,可进一步作为育种材料进行育种研究。 黄粉虫经品系间杂交以后,并不是所有的指标均是杂交组合具有优势,黑色型亲本在油脂含量及耐低温的特性方面均极显著的高于杂交组合,杂交组合B<'♀>×Y<'♂>的杂种1代在个体大小、繁殖率、抗逆性等方面较两个亲本相比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其蛋白质含量低于自交组合Y<'♀>×Y<'♂>;杂交组合Y<'♀>×B<'♂>的杂种l代在个体大小、繁殖率、抗逆性等方面较两个亲本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其蛋白质含量较其它处理相比达到极显著水平。 将黄粉虫进行杂交后,根据体色进行分级,并分别测定各级虫体油脂及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与体色的遗传相关,并呈回归关系,黄粉虫的蛋白质含量随体色性状的遗传而遗传,并呈回归关系,即杂交代数越多分级越细,中间级的蛋白质含量越高。组合杂交一代黄粉虫全世代及成虫有效积温回归方程表现为,黄(♀)、黑(♂)的杂交后代中,个体性状表现大多接近于黄色型的性状特征;黑粉虫(♀)、黄粉虫(♂)的杂交后代中,个体性状表现大多接近于黑色型的性状特征。 用米曲酶降解黄粉虫虫粉,在pH=6.0,固液比1:1.9,降解温度30℃的条件下生成的复合氨基酸量最高,含氮量达到4.234g/100g,用微生物发酵法提取的复合氨基酸量为酶解法提取的复合氨基酸量的1.44倍,为酸解法提取的复合氨基酸量的0.88倍。油脂在氨基酸提取过程中同时被提取出来,用微生物发酵法提取出的油的量最多,可达19.9 g/100g,酶解法油脂产量也很高,但在生产中成本较高。 营养基中搀入适量的黄粉虫粪,添加虫粪提取液160-320倍的平菇菌丝粗壮,生长速度达1.0cm/天以上;添加干虫粪,粪料比为1:12.5的培养料最适合平菇栽培。几丁质的提取过程中,蟹壳、虾壳消耗盐酸的量明显高于黄粉虫虫壳、虫蜕消耗盐酸的量,黄粉虫体壁几丁质含量显著高于虾、蟹壳。虫蜕中几丁质的含量在37.77%,提取中残留低,对环境污染小;在农药复配中,以0.1%黄粉虫几丁质作助剂的药液杀虫效果最好,可降低农药药量18%以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