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陇县烟田烟蚜发生动态
【6h】

陇县烟田烟蚜发生动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烟蚜的直接为害及次生为害

1.1.1烟蚜对烟草的直接为害

1.1.2烟蚜的次生为害

1.2烟蚜的生活史规律

1.2.1烟蚜的生活史

1.2.2烟蚜田间发生规律

1.3烟蚜空间格局与种群动态

1.3.1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1.3.2烟蚜的时序动态

1.3.3烟蚜动态影响因子

1.4烟蚜化防研究现状

1.4.1药剂选择

1.4.2烟蚜的防治

1.4.3化学防治存在的问题

1.4.4烟蚜化学防治展望

1.5陇县烟田烟蚜发生动态的意义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试验田概况

2.1.1烟田选择

2.1.2种植品种

2.1.3烟田管理

2.2调查方法

2.2.1烟蚜动态变化的系统调查

2.2.2无翅蚜盆栽试验

2.2.3 田间用药方式的调查

2.3数据处理

2.3.1聚类分析

2.3.2烟蚜空间分布型

2.3.3烟株生长期蚜量与叶位关系

2.3.4差异显著性比较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3.1烟田烟蚜种群时序动态

3.1.1烟蚜种群动态

3.1.2有翅蚜动态

3.1.3盆栽烟株烟蚜无翅蚜动态

3.1.4烟蚜在田间及盆栽烟株上的动态与烟蚜管理的关系

3.1.5烟蚜种群聚类分析

3.2烟蚜种群空间分布

3.2.1烟蚜田间水平分布

3.2.2不同生境烟田烟蚜分布

3.2.3烟田烟蚜空间分布型

3.2.4烟蚜在烟株上的垂直分布

3.2.5烟株各叶位烟蚜种群量变化

3.3烟草品种的抗蚜性比较

3.3.1不同烟草品种上烟蚜种群动态

3.3.2不同品种间烟蚜种群差异性比较

3.4烟田用药情况调查

3.4.1用药次数

3.4.2用药时间的选择

3.4.3用药方式的选择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4.1.1烟田烟蚜时序动态

4.1.2烟蚜田间空间分布

4.1.3不同烟草品种的实际感蚜程度比较

4.1.4烟田用药情况调查

4.2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烟蚜作为烟田生产的主要害虫,不但自身直接为害烟叶,还能够传播病毒病,影响烟株的正常生长。通过对陇县烟田调查研究发现,在2007年呈现单峰态势,在6月底种群数量达到最高峰。无翅蚜的发生从7月中旬开始,从此便进入了有翅蚜与无翅蚜两型共存的状态。烟蚜从顶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底部叶片扩散。随着烟株底部叶片采收,向权上的叶片转移。直至烟株叶片去光,仍有无翅型烟蚜存在。 黄板诱蚜结果表明,有翅蚜的迁飞高峰期出现在6月上旬。有翅蚜贯穿烟草栽培全程。到7月中旬,有翅蚜与无翅蚜两型并存,且有翅蚜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状态。这说明,烟田烟蚜不断有横向感染和多向来源的条件以及烟蚜发生期种内群体结构的复杂性,这是烟蚜在生产防治上控制困难的最基本根源。 经过研究,无翅蚜的发生动态基本呈单峰趋势。无翅蚜的为害程度与光照无关,而与温湿度有关。烟田水平状态及烟株垂直分布,均呈现聚集型分布。在水平分布型上,除具有种性控制下的小区内聚核分布特点外,还受到环境影响,特别是风向影响。导致烟蚜发生的边际效应明显。 随着烟株的叶片数增加,烟蚜种群重心逐渐上移,但总与顶部生长点保持在2~3片叶的距离。同生长期不同品种的株高不同,叶片数也有差异,烟蚜种群数量分布不同。 顶部叶片的蚜虫量与整株的蚜虫量明显呈正相关关系。最顶部两片叶的蚜量直接影响到了整株烟蚜量的变化。从顶叶的数量可以判断整株的蚜量。基于此,完全可以以顶部2片叶的蚜虫量作为整株蚜量估测指示,并以此来确定防治指标,更为方便。 调查与分析表明,品种“9717”,表现强的抗蚜能力,“秦烟96”次之。在陇县烟区,这两个品种应作为首选品种。 在烟苗的旺长期用药的次数最多。从用药时间看,用药时间集中在9:00-12:00和1.5:00-20:00,且分别占总用药次数的44.74%和39.47%。在烟田普遍使用的是手动喷雾器,而较少使用机动喷雾器。笔者建议,尽快普及机动喷雾器,推广合理化使用方法。提高烟农的用药效率,并优化用药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