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蚀风蚀交错带典型植被蒸散特征研究
【6h】

水蚀风蚀交错带典型植被蒸散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小结

第二章试验区概况及试验布设与方法

2.1试验区概况

2.2研究方法

2.3试验内容

第三章四种典型植被的实际蒸散量变化规律

3.1气象因子变化规律

3.2不同植被的生长指标规律

3.3不同植被实际蒸散量变化规律

3.4 小结

第四章不同灌层水面蒸发研究

4.1不同下垫面水面蒸发值变化规律

4.2影响水面蒸发值的气象因子分析

4.3水面蒸发系数

4.4 小结

第五章四种植被的作物系数研究

4.1研究方法

4.2植被生育期的划分

4.3四种植被的基础作物系数曲线构建

4.4 小结

第六章谷子棵间蒸发与田间蒸散规律试验研究

6.1谷子生物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

6.2逐日棵间蒸发与蒸散量的变化

6.3谷子不同生育期棵间蒸发与作物蒸散比例变化

6.4影响棵间蒸发与作物蒸散比值(E/ET)的因素

6.5 小结

第七章天气发生器模拟黄土高原气象因子和参考作物蒸散量

7.1研究区介绍

7.2 LARS-WG天气发生器与模拟过程

7.3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分析

7.4植物耗水量的模拟

7.5小结

第八章主要结论及存在问题

8.1主要结论

8.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全年雨量和降水频率极低,干旱缺水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该地区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选择适宜的植被来恢复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产生活环境是重要的科学问题。本文利用微型称重式蒸渗仪、中型称重式蒸渗仪、水面蒸发皿和天气发生器研究了该地区4种典型植被蒸散量及其变化过程,建立了作物系数(Kc)、水面蒸发系数(Kp)的计算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以及利用气象资料对天气发生器进行适用性的评价,主要结论如下: (1)本研究年度,整个生育期内4种植被的株高和盖度的变化过程均呈“S”型曲线规律。4种植被的蒸散耗水顺序为,茵陈蒿>柠条>苜蓿>谷子。其中谷子的蒸散耗水量为254.8mm,苜蓿的蒸散耗水量为316.9mm,柠条的蒸散耗水量为343.4mm,茵陈蒿的蒸散耗水量为361.9mm。 (2)水面蒸发皿处于不同下垫面对于它的水面蒸发值是存在影响的。5种下垫面的水面蒸发量的顺序为:裸地>柠条>谷子>苜蓿>茵陈蒿。裸地水面蒸发总量为976.2mm,谷子水面蒸发总量为948.5mm,苜蓿水面蒸发总量为898.7mm,柠条裸地水面蒸发总量为941.8mm,茵陈蒿水面蒸发总量为866.6mm。 (3)分析5种不同下垫面的水面蒸发值与最高温、最低温、相对湿度、辐射和风速的相关性发现,水面蒸发值与相对湿度、辐射相关性最高,其中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风速呈正相关。利用相对湿度和风速为参数,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Kp的计算公式。同时以Penman-Monteith和公式为基础,对利用Kp公式计算的5种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蒸发皿方法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在神木六道沟流域是可行的。 (4)根据FAO-56推荐的方法利用3次多项式拟合了谷子、苜蓿、柠条和茵陈蒿4种植被的基础作物系数公式,同时从公式中计算出4种植被不同时期的基础作物系数。谷子初期、中期和成熟期的作物系数分别为0.23、0.43、0.24,茵陈蒿的作物系数分别为0.58、0.67、0.62,苜蓿和柠条初期和生育期的作物系数分别为0.48、0.52和0.45、0.57。用分段作物系数计算出的蒸散量与实际蒸散量能较好的吻合。 (5)利用微型和中型称重式蒸渗仪研究了谷子的棵间蒸发和蒸散,发现神木六道沟流域的降水总量和谷子的耗水量基本相等,同时在谷子的抽穗期到灌浆期出现了阶段性的缺水,在谷子整个生育期内棵间蒸发占总耗水量的44%,E/ET与叶面积指数以及10cm土壤含水量均呈很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R2均在0.8以上且呈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 (6)利用黄土高原地区西安、兰州、太原、银川、呼和浩特、延安6个气象站50年日气象资料,对LARS-WG天气发生器在黄土高原的适应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不论从年值分布还是月值分布,最高温和最低温的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都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关系。对于降水量的模拟除西安站LARS-WG对中大雨强的模拟频次偏多外,其它5个站点的模拟效果均很好。太阳辐射的年值和月均值的模拟效果也较为满意。利用实测和模拟的气象数据计算了1991-2000年10年的日参考作物蒸散量,通过相对误差和相关性分析可知LARS—wG天气发生器对黄土高原ETo的模拟效果非常好。同时利用模拟的气象资料结合谷子和茵陈蒿全生育期的作物系数,计算了榆林地区1991-2010年谷子和茵陈蒿的耗水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