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播种方式下旱地荞麦生产性能研究
【6h】

不同播种方式下旱地荞麦生产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荞麦的起源、分布与分类

1.1.1 荞麦的起源

1.1.2 荞麦生产及分布概况

1.1.3 荞麦的分类

1.2 荞麦的基础研究概况

1.2.1 国内外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1.2.2 荞麦生产特性研究

1.3 荞麦的综合利用

1.3.2 荞麦的营养价值

1.3.3 荞麦的药用价值

1.3.4 荞麦的加工利用

1.3.5 荞麦产业现状与展望

1.4 荞麦的栽培生理研究进展

1.4.1 光合特性研究

1.4.2 逆境胁迫研究

1.5 荞麦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5.1 茬口

1.5.2 地膜覆盖技术

1.5.3 荞麦的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技术要点

1.5.4 播种时间

1.5.5 种植密度

1.6 本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不同播种方式下土壤的集雨储水能力测定

2.2.2 不同播种方式下甜荞干物质积累量测定

2.2.3 不同播种方式下荞麦农艺性状测定

2.2.4 不同播种方式下荞麦产量性状测定

2.2.5 不同播种方式下荞麦产量测定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集雨储水能力的影响

3.1.1 出苗期土壤含水量测定

3.1.2 初花期土壤含水量测定

3.2 不同播种方式对荞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2.1 不同播种方式下荞麦根的干物质积累

3.2.2 不同播种方式下荞麦茎的干物质积累

3.2.3 不同播种方式下荞麦叶的干物质积累

3.2.4 不同播种方式下荞麦籽粒的干物质积累

3.3 不同播种方式对荞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3.3.1 不同播种方式对株高的影响

3.3.2 不同播种方式对主茎节数的影响

3.3.3 不同播种方式对分枝数的影响

3.3.4 不同播种方式对单株花簇数的影响

3.4 不同播种方式对荞麦产量性状的影晌

3.4.1 不同播种方式对单株粒数的影响

3.4.2 不同播种方式对单株粒重的影响

3.4.3 不同播种方式对千粒重的影响

3.5 不同播种方式对荞麦产量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荞麦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典型的药食同源作物,深受人们喜爱。在陕北.长城沿线.定边、靖边、安边.的“三边”地区,荞麦是该区的主要农作物和优势作物。定边地区荞麦播种多为传统播种方式,产量低,经济效益差,荞麦生产潜力不能得以体现,严重影响了当地荞麦的发展。本文通过大垄双行.条播(B1:行距30+15 cm);匀行精量条.播(B2:行距25 cm);匀行精量条播(B3:50 cm);双垄沟播地.膜覆盖(B4);人工沟.播(B5:行距50 cm);人工.穴播(B6:株行距40 cm×40 cm);人工.撒播(B7)等7种不同的播种方式.种植设计,研究不同播种方式下荞麦土壤含水量、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实测产量的关系,进而选择最适的播种方式,为长城沿线旱地荞麦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得到以下结果:
  (1)出苗期和初花期的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0-40 cm土层范围之内。在该范围内,平均含水量B2最大为8.7%,其次是B1为8.5%;沟内含水量B1最大为9.7%,其次是B2为9.2%;沟垄间含水量差距B1最大,其沟内含水量比垄上含水量高出32.2%;B1、B2、B3和B4播种方式的含水量整体高出B5、B6和B7播种方式。
  (2)所有播种方式根的干物质积累量B4显著高于其余播种方式,其次为B2、B7;茎的干物质积累量B4最高,B1、B2、B3和B4显著高于B1、B2、B3和B4;叶的干物质积累量B4显著高于其余播种方式,B1、B2、B3和B7显著高于B5和B6;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量B5和B7显著高于其余播种方式;总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以B4最高为61.974 g,B1、B2和B3较高且均超过50.439g,B5、B6和B7较低,B6最低为36.922g,B1、B2、B3和B4播种方式均显著高于B5、B6和B7播种方式干物质积累总量。
  (3)所有播种方式株高以B2最高为98.7 cm,B2、B1和B4显著高于其余播种方式;主茎节数以B4最高为16.6节,B1、B2、B3和B4播种方式显著高于B5、B6和B7播种方式;分枝数以B1和B4最高为6.9枝,B1、B2、B3和B4播种后方式显著高于B5、B6和B7播种方式;单株花簇数以B1最高为128.9簇,显著高于其余播种方式,B4的单株花簇数仅次于B1为118.9簇,显著高于B2、B3、B5、B6和B7播种方式。B1、B2、B3和B4播种方式的农艺性状整体高于B5、B6和B7。
  (4)所有播种方式单株粒数以B2最高为352.8粒,B2和B4显著高于其余方式,B2和B3显著高于B5、B6和B7;单株粒重以B4最高为12.3 g,B1、B2、B4播种方式显著高于其余播种方式;千粒重以B5千粒重最高为38.7g,B5、和B7显著高于其余播种方式。
  (5)不同播种方式对荞麦产量影响较大,大垄双行(B1)亩产量最高为155.3 kg,25cm匀行精量条播播(B2)较高为154.0 kg,人工撒播(B7)亩产量最低为133.8 kg。大垄双行(B1)和25 cm匀行精量条播(B2)的产量显著高于人工撒播(B7),大垄双行相比较人工撒播增产16.1%,25 cm匀行精量条播相比较人工撒播增产16.0%。
  (6)薄膜沟垄覆盖技术虽然在土壤集雨储水、荞麦干物质积累、荞麦农艺性状表现上有一定优势,但薄膜沟垄覆盖对于荞麦生长的促进作用只表现在生长前期,并且该方式需要人工穴播,因而在生产上应用仍有一些困难;机械化起垄沟播技术(B1、B2、B3)无论在土壤集雨储水、荞麦干物质积累、荞麦农艺性状表现以及产量及产量性状上都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尤其是大垄双行和25 cm匀行精量条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