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季节性冻融对土壤可蚀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6h】

季节性冻融对土壤可蚀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壤可蚀性研究

1.2.2 土壤冻融研究概述

1.2.3 冻融作用对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主要研究内容

2.1.1 季节性冻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1.2 季节性冻融对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的影响

2.1.3 季节性冻融对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的影响机制研究

2.2 研究方法及试验用土

2.2.2 试验用土

2.3 试验方案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冻融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1 冻融作用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3.1.1 冻融循环对土壤含水率影响

3.1.2 冻融条件下不同初始含水率土壤的含水率变化特征

3.1.3 冻融条件下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特征

3.2 冻融作用对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的影响

3.2.1 冻融循环对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影响

3.2.2 冻融条件下不同初始含水率土壤的容重变化特征

3.2.3 冻融条件下不同土层土壤容重变化特征

3.3 冻融作用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3.3.1 冻融循环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3.3.2 冻融条件下不同含水率土壤的抗剪强度变化特征

3.3.3 冻融条件下不同土层土壤抗剪强度的变化

3.3.4 冻融条件下不同类型土壤抗剪强度的变化

3.4 冻融作用对土壤硬度的影响

3.4.1 冻融循环对土壤硬度的影响

3.4.2 冻融条件下不同初始含水率土壤硬度的变化特征

3.4.3 冻融条件下不同土层土壤硬度的变化

3.4.4 冻融条件下不同类型土壤硬度的变化规律

3.5 冻融作用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3.5.1 冻融循环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3.5.2 冻融条件下不同初始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特征

3.5.3 冻融条件下不同土层土壤行机质含量变化特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冻融作用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4.1 冻融作用对广义土壤结构的影响

4.1.1 冻融循环对广义土壤结构指数的影响

4.1.2 冻融循环对土壤三相结构距离的影响

4.1.3 结果验证

4.2 冻融作用对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

4.2.1 冻融循环对土壤颗粒组成影响

4.2.2 冻融条件下不同初始含水率土壤颗粒组成变化特征

4.3 冻融作用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4.3.1 冻融循环对土壤团聚体影响

4.3.2 冻融循环对土壤团聚度和分散率的影响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冻融作用对土壤可蚀性K值的影响

5.1 冻融作用对土壤可蚀性K值的影响

5.1.1 冻融循环对土壤可蚀性K值的影响

5.1.2 冻融条件下不同含水率土壤可蚀性K值变化特征

5.2 冻融土壤与未冻融土壤可蚀性K值关系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冻融作用对土壤可蚀性影响的机制分析

6.1 冻融条件下土壤可蚀性影响因素分析

6.1.1 冻融条件下土壤可蚀性的影响因子

6.1.2 冻融条件下土壤可蚀性的影响指标

6.1.3 冻融条件下影响土壤可蚀性主导因素分析

6.2 土壤可蚀性对冻融作用的响应机制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黄河中游地区,属于温带中纬度地区,该区冻土层解冻时期产生的土壤流失量占全年土壤流失量的50%以上,是研究季节性冻融条件下土壤可蚀性变化的典型区域,然而该区域关于冻融作用对土壤可蚀性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研究以季节性冻融区典型风沙土、褐土、黑垆土、黄绵土为例,通过室内模拟冻融试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研究冻融作用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并运用EPIC模型估算土壤可蚀性K值,分析冻融作用对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的定量影响,构建冻融作用前后土壤可蚀性K值的关系式,探讨土壤可蚀性对冻融作用的响应机制,为冻融作用下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机理研究奠定基础,并以期为季节性冻融区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所得主要结论如下:
  (1)季节性冻融作用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程度与冻融循环次数、土壤初始含水率和土层深度有关。
  风沙土、褐土、黑垆土、黄绵土的含水率、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粘粒含量、砂粒含量、微团聚体含量、土壤团聚度、分散率、土壤硬度和土壤抗剪强度、有机质含量等变化在前9次冻融循环过程中,各次冻融循环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9次循环后变化幅度减小,每次冻融循环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冻融循环过程中高含水率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化较低含水率土壤更为明显,表明高含水率土壤对冻融作用的响应更为剧烈;冻融作用对表层土壤(0~5 cm)的破坏最严重,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化与深层土壤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季节性冻融作用显著增加了土壤可蚀性K值,土壤可蚀性K值的变化程度主要受冻融循环次数及土壤类型影响。
  冻融循环过程中土壤可蚀性K值呈现整体增加趋势,风沙土、褐土、黄绵土可蚀性K值与冻融循环次数(1~15次)呈现对数函数关系。在1~5次冻融循环过程中风沙土可蚀性K值变化幅度较大,风沙土经5次冻融后土壤可蚀性K值增加了0.0376[t·ha·h/(ha·MJ·mm)],与未冻融(0次)土壤相比增加了19.00%,15次冻融循环后风沙土可蚀性K值增加了20.55%;0~9次冻融循环过程中,褐土、黄绵土可蚀性K值增加幅度较大,褐土、黄绵土可蚀性K值在9次循环后土壤可蚀性K值分别增加了:7.37%、9.45%,15次冻融循环后土壤可蚀性分别增加了:10.57%、11.79%;黑垆土可蚀性K值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变化无明显规律,但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总体表现增加趋势,黑垆土可蚀性K值在15次冻融循环后增加了2.77%;冻融后的土壤可蚀性K值约为未冻融土壤可蚀性K值的1.173倍,即:K冻融=1.173K未冻融。
  (3)季节性冻融作用一方面破坏土壤团聚体,降低土壤团聚度、土壤粘粒含量、土壤容重、广义土壤结构指数及土壤物理学特性,另一方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砂粒含量、粗粉粒含量、中值粒径d50、土壤分散率,通过这两方面作用,使得土壤可蚀性K值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
  冻融作用显著降低土壤粘粒、增加土壤砂粒含量,降低大粒径微团聚体含量而增加小粒径微团聚体含量,导致土壤砂化,土壤团聚度降低,分散率增加;冻融循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土壤硬度及土壤抗剪强度,增加土壤含水率、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从而降低土壤抵抗外界营力破坏的能力;冻融循环后影响土壤可蚀性的首要主导因子为土壤团聚体含量,粘粒含量、砂粒含量、粉粒含量次之,然后依次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等;影响季节性冻融区土壤可蚀性的因子可以概化为:土壤质地、有机质因子,土壤团聚作用因子及土壤三相结构因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