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命历程视角下农村流动妇女城市适应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6h】

生命历程视角下农村流动妇女城市适应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依据

1.4.国内外研究概况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农村流动妇女城市适应状况调查

2.1 调查地介绍

2.2 流动妇女城市适应困境

2.3 流动妇女生命发展轨迹

第三章 生命历程视角下农村流动妇女城市适应困境分析

3.1 个体—社会变迁下的流动

3.2 流动妇女的社会关系

3.3 “进城”的空间转移与时间安排

3.4 流动妇女的能动性发挥

第四章 生命历程视角下农村流动妇女城市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

4.1 小组社会工作

4.2 个案社会工作

4.3 社区社会工作

第五章生命历程视角下农村流动妇女城市适应干预的反思与建议

5.1 研究反思

5.2 对策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农村流动妇女群体是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对于中国城镇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经济收入低、文化和心理归属感弱、社会支持网络薄弱等诸多问题,直接对她们适应城市生活产生了阻碍。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个体、社会、企业、政府等联合采取措施,减轻她们在城市生活的过程中物质和精神压力,更好的适应城市生活。社会工作的发展,为解决流动人口和流动妇女的城市适应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基于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本文运用个案、小组、社区三大方法,介入农村流动妇女城市适应问题,以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农村流动妇女城市适应现状,促进农村流动妇女适应城市生活。 本文介入的服务对象为深圳市龙岗区某社区的农村流动妇女,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社区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社区内农村流动妇女的现状,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社区活动与社区内的农村流动妇女建立关系,基于生命历程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采用小组、个案和社区的方法介入:个案工作分为7次进行,同时开展了“都市一家人”小组工作,活动分为7次进行,社区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进行,通过对项目活动的实施,促进社区内居民的社区融合发展,从而也促进了农村流动妇女的城市适应。 通过此次社会工作的实务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农村流动妇女在适应城市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困境;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出发,能够探讨并分析农村流动妇女的“流动”原因和城市适应困境,并且对于促进她们顺利适应城市生活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第二,社会工作促进农村流动妇女群体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小组工作的介入,小组组员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开始学会悦纳自己,工作和生活压力得到一定的舒缓,对生活的社区和城市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人际关系和城市适应能力增强,同时也构建起自己社会支持网络。通过个案工作的介入,案主的心理和生活压力得到缓解,并且找到了一份自己的工作,这些都促进其更加顺利的适应城市生活。从实际工作中来看,社区工作在促进农村流动妇女方面发挥着主要的作用,社区工作重视整个社区的融合发展,通过社区工作,为社区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推动本外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事务,提升社区的凝聚力,从而促进了农村流动妇女或流动人口更好的适应并融入社区生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