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部分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横踢、下劈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6h】

山东省部分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横踢、下劈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跆拳道的起源与发展

2.2 目前跆拳道技术的研究概况

2.3 关键技术在跆拳道项目中的意义

2.4 小结

3 工作路线

4 研究方案

5 研究对象与方法

5.1 研究对象

5.2 测试仪器及系统

5.3 运动学研究方法

5.4 实验设计

6 结果与分析

6.1 跆拳道横踢技术的时相划分及其特征

6.2 跆拳道下劈技术的时相划分及其特征

7 结论

7.1 横踢

7.2 下劈

8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采用三维摄像技术选取8名跆拳道运动员横踢、下劈技术动作的视频影像(A组为专业运动员,B组为体院专选学生),并应用德国的SIMI motion图像解析系统分析两个技术动作的特征。旨在找出横踢、下劈技术动作在不同水平队员之间表现的差异性特征,总结出高质量完成本动作的运动规律和技术特点及影响动作的运动学参数,为跆拳道的教学、科研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运动学研究表明,两组运动员的动作结构B组较A组而言存在一定的差距。横踢数据显示,在四个速度分量中合速度、X轴、Z轴的速度最大时刻均出
  现在打击时刻之前,只有Y轴的速度波峰正好出现在打击时刻,所以Y轴方向为主要的做功方向。因此,在训练或比赛中应加强提膝完成之后的小腿侧向弹踢能力,获得最大的速度去击打目标,从而取得实质性的进攻效果。重心变化方面,在X轴上基本保持一个均匀变化的斜率;在Y轴上为了减小身体的左右晃动造成重心的不稳定,所以斜率要尽量的小对打击过程中身体的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在Z轴上重心曲线呈现平稳升高使运动员获得较高的打击点、较大的末端线速度来充分利用刚体的终端效应。
  下劈数据显示,启动阶段主要是将重心转移到支撑脚,对摆动腿的击打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由数据的曲线形态可知,B组需要加强启动阶段髋关节角度的稳定性。从膝关节的角度曲线变化可以看出,B组运动员提膝阶段结束较早不利于整个动作的协调。另外,髋关节速度较小且变化不大;膝关节、踝关节和脚尖的速度曲线变化明显。在重心方面,数据显示,在A组击打之前首先有一个屈膝的动作以增大打击时在Z轴上的速度,从而缩短提膝的时间,减少对手反应的时间而B组在这方面表现出的能力稍差。另外A组的重心速度曲线变化较为一致,都在击打阶段重心速度随着时间变化表现出一个明显的波峰,而B组的相同阶段的波峰趋势一个波动的曲线,动作的协调是B组需要在训练和比赛中需要的环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