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型黏菌复合体”黏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6h】

“大型黏菌复合体”黏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综述

1“大型黏菌复合体”概况

1.1关于“不明生物体”的发现的新闻报道

1.2民间关于“不明生物体”的观点

1.3本文对“不明生物体”的研究出发点

2黏菌研究概况

2.1黏菌的研究历史和分类

2.2黏菌的分布

2.3黏菌生物学研究概况

2.4黏菌研究其他方面的进展

2.5国内黏菌研究进展

3真菌多样性的研究概况

3.1核酸杂交

3.2克隆文库核酸序列分析

3.3 DNA指纹图谱分析

4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大型黏菌复合体”黏菌的分离与鉴定

1材料与方法

1.1“大型黏菌复合体”样品简介

1.2样品的采集

1.3培养基

1.4主要实验仪器

1.5黏菌的分离

1.6原质团的纯化和子实体的诱导形成

1.7黏菌的鉴定

2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大型黏菌复合体”真菌多样性的初步调查

第一部分平板培养方法研究真菌多样性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第二部分克隆文库序列分析法调查真菌多样性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第三部分T-RFLP方法调查“大型黏菌复合体”真菌多样性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和讨论

本章小结及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1

附录二2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展开▼

摘要

据报道,近年来我国多处在河滩发现或从地下挖出肉团状民间一般称为“太岁”的所谓“不明生物体”。这类“不明生物体”曾被鉴定为“大型黏菌复合体”,但至今未见相关的系统研究的论文发表,所以目前这类“不明生物体”并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义,本文传承了“大型黏菌复合体”这一名词,只是为了便于称呼,并不以“大型黏菌复合体”作为本实验研究的前提和结论,也不受其他民间报道的影响。研究样品取自西北大学生科院标本室所收藏的花圃中发现的“大型黏菌复合体”。实验中将其作为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环境样品处理,从微生物生态学角度,调查分析了它的黏菌构成和真菌多样性,为以后进一步探明“大型黏菌复合体”的化学成分和形成原因打下基础。本文由两部分组成: 1.利用玉米琼脂和燕麦琼脂的有饲培养技术初步从“大型黏菌复合体”中分离纯化出了2种黏菌,以实体解剖镜、光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原质团和子实体的形态和结构,将这2种黏菌分别鉴定为疣孢钙皮菌和扁垫双皮菌。 2.结合3种技术即传统的平板培养方法、克隆文库序列分析和T-RFLP方法调查了“大型黏菌复合体”真菌的多样性。初步得知“大型黏菌复合体”的真菌构成包括枝顶孢霉属、青霉属、曲霉属、木霉属、丛赤壳属、赤霉属、枝孢属、葡萄状穗霉属、石座菌属和帚枝霉属。其中枝顶孢霉属、木霉属和青霉属占优势,且TRFs显示“大型黏菌复合体”至少有18个类群的真菌。 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描述了“大型黏菌复合体”的黏菌构成和真菌类群,有助于进一步探明“大型黏菌复合体”的形成原因。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将深入研究“大型黏菌复合体”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群体的代谢产物来探讨其可能的形成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