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上扬子重力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6h】

中上扬子重力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区域地质背景

第二章重力场理论及数据处理方法

第一节地球重力场模型

第二节重力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研究区重力资料特征分析

第一节布格重力场特征分析

第二节区域重力场和局部重力场

第三节重力场小波多分辨分析结果

第四章地壳结构研究成果

第一节断裂系统

第二节华蓥山断裂带向北延伸问题

第三节川中地块硬化的证据

第四节四川盆地的东北边界

第五节赤水东西向构造

第五章主要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中上扬子处于全球低纬度区域世界主要油气富集带,具有与全球海相油气十分相似的地质背景,是我国潜在的油气战略接替区。长期以来,尽管对南方大陆构造进行了众多的研究,但仍然缺乏对南方大陆地质整体三维结构构造的研究,某些与油气紧密关联的关键构造部位认识依然不清。这种研究现状严重制约了南方海相油气地质的研究与勘探。从整体上厘清现今结构构造并建立现今结构构造格架,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对中上扬子地区1:2500000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向上延拓等常规处理、上延不同高度相减的叠合处理及小波分析处理,利用GRACE全球重力场模型与GTOPO 30地形数据计算得到视布格,分析对比了以上各种处理结果的异常特征,结合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地震层析和地质资料,对研究区主要的不同块体的相互关系、主要断裂分布等结构问题进行了描述。主要认识如下: (1)划分了断裂类型,分析了其平面组合特征,认为北西、北东向断裂交织分布是三大构造动力学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2)追踪出华蓥山断裂向北东延伸,一直进入南大巴山构造带内;同时发现龙泉山断裂在成都以北分为两支,分别向北北东、北东延展至龙门山和米仓山南缘。 (3)认为城口重力低主要原因是:扬子地块俯冲到秦岭造山带之下,卷入结晶基底上覆前中三叠系盖层。推测四川盆地深部东北边界应北移至紫阳-岚皋-线。 (4)多种资料说明川中地块冷而硬,从而解释了川中地块稳定性质。密度资料揭示赤水东西向构造存在于盖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