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师资中优秀退役运动员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
【6h】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师资中优秀退役运动员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现状

1.2.2对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现状

1.2.3对体育师资队伍培养的研究现状

2研究方法与步骤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专家访谈法

3.相关概念的界定

3.1 高等体育院校

3.2 优秀退役运动员师资

4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体育院校对优秀退役运动员师资需求与认可状况的调查分析

4.1.1我国体育院校对优秀退役运动员需求度调查

4.1.2我国体育院校对优秀退役运动员认可度调查

4.2我国体育院校优秀退役运动员师资队伍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4.2.1 我国体育院校师资队伍中优秀退役运动员数量

4.2.2 我国体育院校优秀退役运动员师资的学位结构状况研究

4.2.3 我国体育院校优秀退役运动员师资的职称结构状况

4.2.4 我国体育院校优秀退役运动员师资优势及不足

4.2.5我国体育院校优秀退役运动员师资培养措施现状

4.3 我国体育院校优秀退役运动员师资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4.3.1优秀退役运动员自我评价

4.3.2我国专业运动员培养体制对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影响

4.3.3评价机制不科学

4.3.4师资培养机制不完善

4.4我国体育院校中优秀退役运动员师资培养对策研究

4.4.1理论知识培养

4.4.2 学位培养

4.4.3科研能力培养

4.4.4专业教学技能培养

4.4.5创新精神的培养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5.2.1 提高筛选标准 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

5.2.2完善培养机制 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优秀退役运动员师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展开▼

摘要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诸多方面存在其特殊性,无论是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服务面向还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由于体育院校的专业特点,使得学校面临着除基本教学以外,还有学习体育教学教法、进行运动训练、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参与体育课题研究、为训练队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支撑等多方面的任务,因此,高等体育院校的师资结构同普通高等院校的师资结构有着较大的差别,特别是在术科教师的需求、聘用和培养方面有其特殊要求。一般来说,普通高校除招聘一般公共体育课教师,对优秀退役运动员来校任教的需求不高,但作为我国十四所高等体育院校来说,由于优秀退役运动员的运动技能突出,成绩优秀,能为学校术科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所以,引进、培养、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是优化学校师资配备的一个重要途径。但鉴于体育院校的教学特点、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使得术科教师不仅要承担术科教学,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理论课教学、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任务,这就对体育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优秀退役运动员自身拥有着丰富的训练、比赛经验,熟练掌握相关体育专项知识与技能,但要从一名运动员的角色真正变成一名合格的体育院校术科教师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普通高校吸纳的青年教师其本身文化素质、综合能力水平略高于优秀退役运动员,常规化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仅能满足对普通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但对于高等体育院校的优秀退役运动员教师来说,常规的岗前培训对其起到的作用相对不足。所以,这需要他们踏上岗位后不仅要认真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还要长期坚持自主学习,不断弥补自身各方面存在的不足,尽快的提高高校教师必备的各项素质技能,进入教师的角色。针对上述分析,本论文拟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访谈法对我国十四所体育院校的师资配备情况、优秀退役运动员师资数量、对其认可度和满意度、自身的优劣势等情况进行综述、调查、访谈及分析;根据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当前的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学生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学校师资配备的结构、特点与要求,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高等体育院校师资建设与培养方面的积累,分析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在对优秀退役运动员教师的培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优秀退役运动员师资培养与建设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体育院校应着重于学生素质的培养、结合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转变“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的思想,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师资引进标准,提高引进比例。应优先满足体育院校的教学需求,再对该类师资的综合素质水平,主要是学习能力与教学能力等进行考查与培训。
  2、体育院校应针对优秀退役运动员师资的综合特点、整体素质水平,在其正式上岗前对该类师资着重强化师德素养、体育教育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教学策略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使优秀退役运动员具备基本的体育教学素质和能力,为其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加大对该类师资的培训投入,组织专家给予指导和引领,定期组织其外出交流;努力构建师德培养、监管、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严格要求,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优化整体师资结构,紧跟体育院校的专业特点、办学特色,改变传统的师资培养机制,及时更新培养方式方法,针对该类师资的特殊性,为其建立相应的系统培养体系。
  3、根据问卷中各所体育院校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师资的统计情况,提高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认识,充分发挥其在高校教学、训练、科研中的优势;积极转变对优秀退役运动员师资的看法,明确其在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扩大其申报课题的审批比例,积极提供学历提高条件,增加针对该类师资的职称评审标准,均衡其与普通师资之间的分配政策,将运动训练和比赛成绩与师资考核、职称评审直接挂钩,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在其与普通师资同步发展的基础上,辅助其尽快掌握教学教法,熟悉现代体育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从而逐步改变其“重实践轻理论”的观念,积极引导建立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的内、外堂课并重的教学观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