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视媒体虚假广告治理——以省市电视台为例
【6h】

电视媒体虚假广告治理——以省市电视台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1.4 国内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广告的概念

2.1.2 虚假广告的界定

2.1.3 电视媒体的概念

2.1.4 公共事业的概念及电视媒体的公共事业属性

2.1.5 制衡机制的概念

2.2 公共事业管理相关理论

2.3 制衡机制相关理论

第三章 电视媒体广告概述

3.1 电视媒体广告特征

3.2 电视媒体广告现状

3.3 电视媒体广告的相关政策法规及执行状况

3.4 电视媒体广告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4.1 广告的经济效益

3.4.2 广告的社会效益

第四章 电视媒体虚假广告的形成

4.1 电视媒体虚假广告的特点及现状

4.2 虚假广告的原因分析

4.2.1 广告主利益驱动策划、宣传虚假广告

4.2.2 电视媒体迫于经营压力和侥幸心理刊播虚假广告

4.2.3 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广告监管中存在一定的弊端

4.2.4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责任意识缺失

4.3 电视虚假广告对公众利益的影响和危害

4.3.1 虚假广告对公众生活的危害

4.3.2 虚假广告对和谐社会的影响

4.3.3 虚假广告引起的违法案例

第五章 电视媒体虚假广告的治理对策

5.1 基于公共责任的媒体自身广告管理

5.2 利用制衡理论治理电视媒体广告的理论分析

5.2.1 法律制衡-完善广告管理法规

5.2.2 行政力量制衡-政府主导型电视行业监管治理

5.2.3 媒体内部自我制衡-从媒体自身入手,做好广告审查工作

5.2.4 行业自律的约束与制衡--加强广告行业组织自律

5.2.5 社会监督的制衡--公众社会监督体系的建立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近年来,电视媒体迅猛发展,而电视媒体的广告宣传也趁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新形势下媒体做大做强的重要支柱。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作为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广告媒体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各级省市电视媒体,残酷的市场竞争使得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违背其作为公共事业单位主体具有的社会公共责任的情况,放松了对于广告审核的标准,导致大量虚假广告的播出,主要表现为虚假广告、低俗广告、色情广告等。这些虚假广告等违法广告的泛滥不仅在广告行业内部引起诸多波澜,而且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既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又扰乱了社会市场经济的秩序。如何抵制和减少这些不良广告的产生,如何建立健康有益的媒体广告环境,这就需要在媒体广告播出的各个环节上形成一个合理的制衡机制,这将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内容。
   本文立足于公共管理、传播学等领域,在关注中国电视媒体广告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电视媒体虚假广告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现阶段电视媒体在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经营的转型和变革时期,如何治理我国电视媒体虚假广告。从媒体的公共事业单位的职能角度出发,力求对虚假广告形成的各个方面进行权力约束,形成一个较为平衡的广告经营发展市场,抵制虚假广告的产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