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储层流体分析技术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为例
【6h】

储层流体分析技术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章储层流体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技术方法

1.1流体包裹体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技术方法

1.2油气储层中的自生伊利石测年方法

1.3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

第二章陇东地区流体活动的背景及特征

2.1研究区地质概况

2.2沉积过程模拟恢复

2.3成岩演化序列分析

2.4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

第三章陇东地区古流体活动特征

3.1温—压系统特征

3.2与油气活动相关的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章陇东地区流体活动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4.1油气成藏期次及年代的确定

4.2古流体势特征

4.3陇东地区流体活动的油气成藏响应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储层中的流体真实记录了沉积成岩过程中流体的成分、温度、盐度和压力等信息,直接反映了沉积盆地内油气等流体矿产的分布状况和生成演化。陇东地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为中生界延长组,沉积体系分布受长期继承性整体升降运动下形成的广阔斜坡构造背景的控制,油气运聚成藏条件复杂,但研究薄弱。因此,应用储层流体分析技术解释油气运移聚集历史和研究油气的分布与变化,在认识石油成藏规律和指导石油勘探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本文在沉积埋藏史和成岩作用及成岩序列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和热动力学模拟技术,讨论了流体活动时期研究区的温-压场特征。然后进行油层中碳酸盐碳、氧同位素测试,分析了与油气活动相关的热流体的来源情况。进而结合自生伊利石的测年分析,在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油气成藏期次划分、成藏年代确定和古流体势场的恢复。最终探讨了流体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取得的主要认识有:①研究区长81段砂岩储层检测出有两期油气充注活动,两期流体活动时研究区普遍发育超压,早期油气充注发生于早白垩世早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主要为85~115℃,平均过剩压力为2.10MPa;晚期油气充注发生于早白垩世末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10~130℃,过剩压力的平均值近似为5.5MPa。②油层中的碳酸盐矿物与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与有机酸脱羧作用有关,油源流体的运移过程中伴随着热流体的共同作用,热流体来自于区域上的岩浆侵入及变质水的沉淀作用。③早白垩世末期白豹—华池—庆城—宁县一带的油势达到最大值,并分别向东西两侧降低,油势梯度值大于8m/Km优势指向区为镇原地区、合水地区及庆城的以北,以东北地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