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秦岭北坡生境梯度上植物群落构建研究
【6h】

秦岭北坡生境梯度上植物群落构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群落构建的理论及其发展

1.2 群落构建的研究方法

1.2.1 谱系结构

1.2.2 功能结构

1.2.4 性状梯度分析和性状关联

1.2.5多样性分析

1.3 不同生长型植物间的构建模式

1.4 环境梯度与群落构建

1.5 尺度与群落构建

1.6 研究内容

1.7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8 特色与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谱系和功能性状的木本植物群落构建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秦岭区域自然概况

2.1.2 本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方设置与数据采集

2.2.2 谱系结构

2.2.3 功能结构

2.2.4 谱系信号

2.2.5 数据分析

2.3 结果

2.3.1 影响群落谱系和功能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

2.3.2 木本植物的谱系结构梯度变化

2.3.3 木本植物的功能结构梯度变化

2.3.4 木本植物的谱系信号

2.4 讨论

2.4.1 影响群落构建的主要环境因子

2.4.2 高海拔地区的群落构建模式

2.4.3 中低海拔的群落构建模式

2.4.4 土壤因子梯度上谱系和性状的构建模式

2.4.5 木本植物谱系信号的海拔变化规律

2.5 小结

第三章 不同生长型物种组间群落构建机制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研究方法

3.2.1 样方设置与数据采集

3.2.2 功能结构的计算

3.2.3 复合环境梯度的构建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生境严酷性梯度的表现

3.3.2 不同生长型物种间的功能结构

3.4讨论

3.4.1 复合环境梯度的应用

3.4.2 不同生长型植物间构建模式的比较

3.5 小结

第四章 环境梯度上性状变化与性状关联

4.1 研究区域概况

4.2 研究方法

4.2.1 样方设置与数据采集

4.2.2 复合环境梯度的构建

4.2.3 性状梯度分析

4.2.4 性状间的关联

4.3 结果

4.3.1 不同生长型植物的环境-性状关系

4.3.2 不同生长型物种的性状间关联

4.4 讨论

4.4.1 不同生长型物种的环境-性状关系

4.4.2 性状共变与性状间的关联模式

4.5 小结

第五章 生境梯度上木本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模式

5.1 研究区域概况

5.2 研究方法

5.2.1 样方设置与数据采集

5.2.2 典范对应分析

5.2.3 物种多样性

5.2.4 谱系多样性

5.2.5 功能多样性

5.3 结果

5.3.1 木本植物的物种组成模式

5.3.2 物种α、β多样性

5.3.3 谱系α、β多样性

5.3.4 功能α、β多样性

5.4 讨论

5.4.1 木本植物物种组成模式的环境解释

5.4.2 木本植物α多样性在梯度上的变化规律

5.4.3木本植物β多样性在梯度上的变化规律

5.5 小结

第六章 不同尺度上的构建模式和多样性模式

6.1 研究区域概况

6.1.1 秦岭区域概况

6.1.2 所选研究区域情况

6.2 研究方法

6.2.1 样方设置与数据采集

6.2.2 物种库的选择

6.2.3 物种多样性

6.2.4 谱系多样性

6.2.5 谱系结构

6.2.6 数据处理

6.3 结果

6.3.1 物种组成、谱系距离与生境因子的关系

6.3.2 区域尺度上物种和谱系α多样性的模式

6.3.3 局域尺度上物种和谱系α多样性

6.3.4 区域尺度上β多样性的模式

6.3.5 基于不同的种库的区域尺度谱系结构的表现

6.3.6 局域尺度上的谱系结构

6.4 讨论

6.4.1 区域尺度上影响群落构建的关键因子

6.4.2 不同尺度上物种和谱系多样性模式

6.4.3 不同尺度上的群落构建模式

6.5 小结

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