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拉玛依组剩余油分布研究
【6h】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拉玛依组剩余油分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创新性声明及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技术

1.2.2剩余油富集部位的研究

1.3研究内容和思路

第二章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地质基础

2.1油田慨况

2.2构造特征

2.3地层划分与对比

2.4克拉玛依组沉积相分析

2.4.1克拉玛依组沉积相划分

2.4.2主要微相类型特征

2.4.3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2.4.4沉积微相与油水分布及生产动态的关系

2.5非均质性分析

2.5.1层内非均质性

2.5.2层间非均质性

2.5.3平面非均质性

第三章储量计算

3.1储量计算单元及参数

3.1.1计算方法及单元

3.1.2含油面积(A)

3.1.3有效孔隙度(F)

3.1.4原始含油饱和度(Soi)

3.1.5有效厚度(h)

3.1.6地面原油密度(Poi)、原油体积系数(Boi)和原始溶解气油比(Rsi)

3.2区块储量计算

3.2.1石油地质储量

3.2.2可采储量计算

3.2.3溶解气可采储量

3.2.4储量变化及原因分析

3.3单井控制地质储量计算

第四章储层地质建模

4.1随机建模的概念和意义

4.2随机模拟的方法

4.3三维建模的数据准备和网格设计

4.4砂体骨架模型

4.5储层三维参数模型

第五章剩余油分布特征

5.1剩余油分布类型及特点

5.1.1未动用或基本未动用的剩余油分布

5.1.2已动用油层的平面剩余油滞留区及油水层中的剩余油

5.1.3砾岩储层多类型孔隙群的渗流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特点

5.2砾岩油藏水淹层研究

5.2.1砾岩储层水淹状况及特征

5.2.2水淹层电性几个主要特征

5.3剩余油平面分布特征

5.3.1研究描述剩余油平面分布特征的图件

5.3.2剩余油平面分布

5.4剩余油剖面分布特征

5.4.1剩余油储量剖面分布特征

5.4.2产吸剖面分层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剖面分布

第六章调整挖潜措施及建议

6.1挖潜原则

6.2调整挖潜措施及建议

6.2.1调整挖潜措施

6.2.2进一步工作安排建议

第七章结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中后期或特高含水期阶段,全国油田综合含水己达80%以上,但仅采出可采储量的65%左右,确定这些老油田剩余油分布并将其经济地开采出来,就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拉玛依组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油藏测井解释、地质分析、储量计算和三维地质建模的综合研究,以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为核心,探索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和技术。首先对该区的构造特征、地层对比和划分、沉积相和非均质性进行了认识和了解。发现该研究区的构造复杂,地层划分很细,井数多,工作量大,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严重。沉积相属于山麓洪积相、泛滥平原相。其次,利用计算机手段完成了测井解释,确定了容积法储量计算中的有效孔隙度、有效厚度、含油面积等参数,重新计算了各个单层的地质储量、可采储量以及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然后利用随机建模的方法,对油藏进行了三维描述,建立了砂体骨架模型和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含水饱和度的三维模型。进而,开展了剩余油分布研究,分析了研究区的水淹层状况和特征以及水淹层电性变化规律,制作了描述剩余油平面分布图和产吸剖面分层动用数据表,指出了剩余油平面分布零散、剖面非均质性强的特征。从而,提出了该区下步实施稳油控水为目的的治理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