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塞油田低渗透长6油层重复压裂技术与应用研究
【6h】

安塞油田低渗透长6油层重复压裂技术与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项目背景、来源和意义

1.2重复压裂历程回顾

1.3重复压裂技术难点

1.3.1重复压裂裂缝形态

1.3.2重复压裂工艺方式

1.3.3裂缝测试诊断手段

1.3.4重复压裂材料

1.3.5重复压裂设计

1.3.6重复压裂的经济性

第二章重复压裂增产控制因素研究组成分析

2.1地层评价

2.1.1剩余可采储量

2.1.2地层能量

2.1.3油井含水

2.2.初次压裂裂缝评价

2.2.1支撑剂

2.2.2初次压裂规模

2.2.3近井地带堵塞

2.2.4压裂液残液伤害

2.2.5施工因素

2.3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模糊识别方法

2.3.1模糊识别数学模型的建立

2.3.2理想重复压裂井层的各项特征参数范围的确定

2.3.3计算程序

第三章重复压裂压前诊断技术

3.1裂缝模拟

3.1.1 Fracpro PT模拟分析

3.1.2裂缝模拟的初步认识

3.2生产历史拟合

3.3试井分析

3.4生产动态识别

第四章裂缝预处理及压裂复合工艺技术

4.1较大规模重复压裂的局限性

4.2裂缝预处理及压裂复合工艺技术原理

4.3长6油层主要堵塞类型

4.3.1钙垢堵塞

4.3.2油水乳化堵塞

4.3.3残留胶质堵塞

4.3.4有机残留物及膨胀粘土堵塞

4.4裂缝处理液开发

4.4.1处理液用酸类型

4.4.2破乳助排剂性能评价

4.4.3粘土稳定效果评价

4.4.4铁离子稳定剂性能评价

4.4.5缓蚀剂性能评价

4.4.6处理液综合性能评价

4.5现场试验

4.6工艺经济性评价

第五章层内暂堵压裂研究与现场实施

5.1重复压裂裂缝转向机理

5.1.1邻井裂缝和初次裂缝对应力场的影响

5.1.2孔隙压力对应力场的影响

5.1.3地层参数各向异性对应力场的影响

5.1.4重复压裂裂缝方位测试

5.2对裂缝方向的控制

5.2.1重复压裂转向机制及室内数值模拟

5.2.2现场试验研究

5.3裂缝转向角度的预测

5.4裂缝转向后的延伸的距离

5.5转向控制机理及转向剂特点

5.5.1暂堵剂转向控制机理

5.5.2裂缝延伸控制具有如下的技术特点

5.6转向压裂选井及设计参数的优选

5.6.1重复压裂选井原则

5.6.2重复压裂选井步骤

5.6.3转向压裂决策参数的

5.7裂缝转向控制剂的室内评价

5.8现场试验情况

5.8.1油井基本数据

5.8.2措施潜力分析

5.8.3设计思路

5.8.4裂缝延伸控制剂剂量方案

5.8.5压裂裂缝二维模拟结果

5.8.6裂缝监测结果分析

第六章井下微地震实时裂缝监测技术

第七章总结及建议

7.1总结

7.2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针对长庆安塞油田低渗透长6油层重复压裂的技术难点,通过重复压裂增产控制因素研究,分析了初次压裂与重复压裂的不同点,认为地层评价和压裂裂缝分析诊断是提高重复压裂效果的基础,用模糊识别方法确定重复压裂井层的各项特征参数范围。在对目标井层前次压裂裂缝的失效程度进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工艺技术对策和重复压裂的方案。初步形成了以裂缝模拟、试井分析、历史拟和、动态识别为内容的初次裂缝诊断技术,首次提出并现场试验裂缝预处理与加砂压裂复合改造工艺。研究了新型暂堵剂的缝内转向机理,并做了性能评价和现场实施效果分析。 在总结安塞油田长6油层历年重复压裂井经历的常规复压、大型复压、层内暂堵三个阶段的基础上,从重复压裂井增产控制因素入手,分析油井堵塞类型并制定相应对策。研究了每个因素对复压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各添加剂的评价,开发筛选出了主要针对钙垢堵塞、油水乳化堵塞的裂缝处理液体系。通过转向重复压裂技术理论的研究,进行重复压裂转向机制及室内数值模拟、裂缝转向剂的评价研究。研究表明,裂缝预处理及压裂复合工艺有较好的适应性,其压裂加砂较目前的重复压裂工艺降低1/2~1/3,综合成本降低20~30%,工艺的经济性改善明显;通过裂缝延伸控制剂的加入,改变了储层平面上的应力分布,由于应力的改变,迫使储层产生新的裂缝,因而压裂效果比较理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