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渗透油田裂缝系统评价研究——以川口长4+5油藏为例
【6h】

低渗透油田裂缝系统评价研究——以川口长4+5油藏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目的及意义

1.2低渗透油田储层的主要特征

1.3低渗透油田储层中的裂缝系统

1.4国内外现状研究

1.5本文研究的内容

1.6主要的技术路线

1.7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低渗透油田裂缝系统的存在形式研究

2.1陕甘宁盆地的裂缝形成

2.2裂缝发育影响的主要因素研究

2.3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研究

2.3.1天然裂缝的类型

2.3.2人工裂缝的产生

2.3.3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的区别

2.3.4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的联系

2.3.5天然裂缝对人工压裂的影响

2.3.6天然裂缝、水力压裂和人工裂缝间的关系

2.4微裂缝发育的特征研究

2.4.1微裂缝的类型

2.4.2微裂缝的延伸情况

2.4.3微裂缝的密度

2.4.4微裂缝的宽度

2.4.5微裂缝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2.5宏观裂缝与微裂缝间的关系研究

第三章低渗透油田裂缝系统的描述研究

3.1裂缝系统的描述方法研究

3.1.1观测分析方法

3.1.2钻井工程和动态分析方法

3.1.3实验研究方法

3.1.4测井方法研究

3.1.5其它方法研究

3.2裂缝系统的描述形式研究

3.2.1裂缝形态描述

3.2.2裂缝产状描述

3.2.3裂缝力学性质描述

3.2.4裂缝填充物描述

3.2.5裂缝组系描述

3.2.6微裂缝描述

3.2.7裂缝开启程度的识别

3.2.8裂缝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计算公式研究

3.2.9裂缝系统流体饱和度研究

第四章川口长4+5油藏的裂缝研究

4.1川口长4+5油藏裂缝特征

4.2川口长4+5油藏裂缝识别方法研究

4.2.1古地磁定向法研究裂缝

4.2.2地层倾角测井研究裂缝

4.2.3动态注水Bayes方法研究裂缝

4.2.4示踪剂法研究微裂缝

4.2.5吸水指数法研究裂缝

4.2.6电位法压裂法研究裂缝

4.3川口长4+5油藏的现今地应力场与人工裂缝间的关系

4.4川口长4+5油藏的微地震监测研究

4.5裂缝对川口长4+5油藏内42井区的注水井影响研究

4.6裂缝对川口长4+5油藏42井区的生产井影响作用研究

4.7裂缝对川口长4+5油藏42井区的井网部署影响研究

4.8裂缝对川口长4+5油藏42井区的产能影响作用研究

第五章低渗透裂缝系统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

5.1低渗透油田剩余油的形成机理

5.1.1宏观剩余油形成机理

5.1.2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

5.2低渗透储层剩余油的控制因素

5.2.1油藏储层的非均质性

5.2.2储层非均质性参数和剩余油分布

5.3川口长4+5油藏有效厚度与含油饱和度分布对剩余油的影响研究

5.4裂缝系统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

5.4.1油藏储层和裂缝有关的剩余油分布

5.4.2油藏储层和裂缝填充物有关的剩余油分布

5.4.3油藏储层和裂缝走向有关的剩余油分布

5.4.4油藏裂缝参数和剩余油参数间的关系及规律研究

5.4.5油藏裂缝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第六章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低渗透油田在我国油气田储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当前它是我国油气田开发的主要对象。低渗透砂岩储层大多数具有低孔、低渗、裂缝发育、非均质性较强等特点;尤其裂缝在开发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提供高渗透通道,可以提高注水井吸水能力和采油井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可能造成方向性水窜、采油井过早见水甚至暴性水淹,油井含水率急剧上升。但在非裂缝方向存在大量剩余油,原油采收率低。因而,低渗透油田裂缝系统的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依据陕甘宁盆地为背景,以川口长4+5油藏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现代地质统计学、现代油藏描述和现代油藏工程等技术手段。从低渗透油田裂缝系统存在形式入手,对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微裂缝发育及评价等进行了研究;其次,围绕裂缝系统的描述方法和描述形式分别给予研究;最后,重点对裂缝系统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和裂缝系统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并且取得了初步的认识和结论。通过对该油田的研究,我们可为类似的油田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