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神木—米脂地区上古生界砂岩气藏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6h】

神木—米脂地区上古生界砂岩气藏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第二章 地层特征及测井资料标准化

2.1地层特征

2.2测井资料标准化

第三章 储层四性关系分析

3.1岩性与物性的关系

3.2含气性与物性的关系

3.3岩性与电性的关系

3.4岩性与含气性的关系

3.5含气性与电性的关系

第四章 储层参数测井计算

4.1体积模型的选择

4.2孔隙度计算(φ)

4.3渗透率参数计算(K)

4.4地层水电阻率的确定

4.5含水饱和度(Sw)

4.5.1太原组

4.5.2山西组

第五章 气层识别方法研究

5.1孔隙度下限值确定

5.2太原组气层识别图版的建立

5.3山2储层石英砂岩气层识别图版的建立

5.4山2储层屑砂岩气层识别图版的建立

5.5中子密度组合识别气层

5.6应用效果分析

5.7核磁共振孔隙结构分析及气层识别

第六章 测井资料地质分析

6.1测井资料识别沉积相的工作方法和沉积相标志的识别

6.1.1测井资料识别沉积相的工作方法

6.1.2测井识别沉积相的方法

6.2沉积构造的测井识别

6.3神木-米脂地区太原组储层沉积地质分析

6.3.1下二叠系太原组沉积序列研究

6.3.2神木-米脂地区不同沉积微相的沉积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

6.3.3神木-米脂地区下二叠系太原组主力砂体沉积微相分布规律

6.3.4神木-米脂地区下二叠系太原组古水流方向分析

6.3.5神木-米脂地区下二叠系太原组主力砂体的空间展布

6.4神木-米脂地区山西组沉积地质分析

6.4.1神木-米脂地区山西组沉积微相分类

6.4.2神木-米脂地区二叠系山西组主力砂体沉积微相分布规律

6.4.3神木-米脂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古水流方向分析

6.4.4神木-米脂地区二叠系山西组主力储层砂体展布规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神木—米脂地区的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近年来在天然气勘探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摸清该区域气藏的测井资料响应特征、区域气藏特点,以配合下一步该区域的全面勘探开发,展开对该区域测井资料、测井解释方法研究的工作显得极为迫切,也尤为重要。
   本文作者根据沉积岩石学理论,借鉴前人的经验,以野外露头、岩心分析资料、测井资料响应特征为基础,重新界定了研究区域的地层序列,总结出了山西组、太原组储层的沉积相及微相的特征,为准确认识、研究储层奠定了基础。
   在宏观确定的沉积相的指导下,作者利用取心资料、岩电实验和试气资料等对山西组、太原组储层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研究储层的孔隙结构时,利用了核磁共振测井新技术进行孔隙结构分析。
   在对储层特征有了清楚的认识的基础上,作者系统的研究了山西组、太原组储层的岩性、物性、测井响应特征以及含气性特征,制订了利用测井电性特征识别气水层的方法,提出了核磁共振气层识别新方法。
   为了准确求取储层参数,作者采用精细化方式,分层位、分岩性建立了适合本地区规律的解释模型,使用岩心分析资料回归出了不同区块的孔、渗、饱计算公式。并对其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公式可靠性较高,能够满足测井解释需要。其次,对参与研究的测井资料以及岩心、薄片资料等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保证了所用数据的可靠、准确,为准确地计算储层参数奠定了基础。
   为了准确地判识气水层,本文提出了用交会图法确定气水层下限值,对榆林-米脂气田的山西组、太原组储层的气层、气水同层、差气层、干层的下限值进行了研究,并对结论进行了验证。
   本文通过对神木—米脂地区气田的山西组、太原组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的研究,建立了适合该区块的测井解释模型,利用岩心分析和试气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求取的测井参数计算公式可靠、实用,能够真实地反映储层特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