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姬塬油田樊学长4+5油藏开发技术政策优化研究
【6h】

姬塬油田樊学长4+5油藏开发技术政策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划分方法、标准和依据

1.2.2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现状

1.3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姬塬油田樊学长4+5油藏地质及开发特征

2.1区域概况与构造特征

2.2地层划分与对比

2.3沉积相特征

2.4储层特征

2.5油藏流体性质

2.6油藏类型

2.7油藏储量计算

2.7.1储量计算方法

2.7.2计算结果

2.8油藏勘探开发简况

2.8.1油藏勘探开发概况

2.8.2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油藏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3.1储层地质建模理论基础

3.1.1储层地质建模概述

3.1.2储层地质建模基本概念

3.2储层建模方法和步骤分析

3.2.1常用随机建模方法

3.2.2随机建模基本原理

3.2.3储层随机建模步骤

3.3油藏三维地质建模

3.3.1确定模型网格大小的地质原则

3.3.2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3.3.3三维地质模型总体特征分析

3.4模型粗化

第四章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4.1油藏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4.1.1油藏数值模拟概述

4.1.2模拟器的选择

4.1.3数值模拟的工作流程

4.1.4历史拟合及其调参原则

4.2区块历史拟合

4.2.1模拟区范围

4.2.2平面网格及模拟层划分

4.2.3数据准备

4.2.4区块整体拟合

第五章合理开发技术政策优化研究

5.1合理开发方式优化研究

5.1.1油藏动态分析

5.1.2数值模拟分析

5.2合理注水方式及注水时机优化研究

5.2.1低渗透油藏的注水方式

5.2.2油藏动态分析

5.2.3数值模拟分析

5.3合理注采比优化研究

5.3.1油藏动态分析

5.3.2数值模拟分析

5.4合理压力系统优化研究

5.4.1地层压力保持水平

5.4.2采油井合理井底流压

5.4.3合理生产压差

5.5合理注采井网优化研究

5.5.1研究区现有注采井网系统设计

5.5.2油藏动态分析

5.5.3数值模拟分析

5.6合理开发技术工艺优化研究

第六章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储量比例占60%~70%,可见低渗透油田将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基础。但是由于低渗透油田的特殊性(低渗、低孔、孔隙类型复杂),导致其开采难度大、产量低、稳产困难、开发技术发展缓慢,至今还没能形成完全适应低渗油田开发的成套技术。因此,为了合理高效的开发低渗透油田,研究、探索和优化低渗透油田的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就越发显得至关重要。
   姬源油田樊学长4+5油藏是一典型的超低渗岩性油藏。本文针对该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前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实际地质条件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并结合油藏生产的动、静态资料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油藏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该油藏进行了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优化研究,提出了适合该区油藏的合理开发技术优化政策和界限。
   研究结果表明:樊学长4+5油藏注水开发比天然能量开发更有利于提高产能;超前3个月左右注水,当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达到原始地层压力的120%左右时,为油井最佳投产时机;注采比的合理优化值应在1.0~1.1之间;油藏地层压力水平应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的120%左右,采油井的合理井底流压应控制在6.5MPa左右,合理生产压差应控制在10.1~11.1MPa;在现有注采井网系统的基础上,对油藏局部地区实施油井转注和补钻调整以完善注采井网,可以有效提高油藏水驱储量控制程度;采取堵水调剖、补孔及压裂等开发工艺措施对油藏低产低效井进行的有效综合治理,可以有效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使油田达到稳产的目的。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对姬塬油田整体开发和最终实现油田可持续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对其它同类低渗油田的合理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