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杨米涧地区延长组长2油藏有利区预测
【6h】

杨米涧地区延长组长2油藏有利区预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 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

1.4技术路线

1.5主要完成工作量

1.6创新点

第二章油藏地质概况

2.1构造特征

2.2沉积演化特征

2.3延长组地层特征

第三章小层划分与对比

3.1小层划分与对比的原理

3.2小层划分与对比

3.2.1资料的选取

3.2.2确定标准井、建立骨架网

3.2.3确定标志层

3.2.4小层对比的步骤

3.2.5小层划分与对比结果

第四章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4.1区域沉积背景

4.2沉积相的鉴别标志

4.3沉积微相与测井相

4.3.1沉积微相划分方案

4.3.2测井相标志

4.3.3单井相分析

4.3.4沉积微相知识库

4.3.5优势相砂地比特征

4.3.6剖面相分析

4.3.7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4.4储层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

第五章储层特征研究

5.1储层岩石学特征

5.2储层微观结构特征

5.3储层成岩作用

5.3.1成岩作用的类型

5.3.2成岩阶段划分

第六章地质条件约束的测井资料解释

6.1基础资料整理

6.2测井资料预处理

6.3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6.4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6.5油水层解释标准的确定

6.5.1物性下限的确定

6.5.2油水层判别标准

6.6储层参数计算与成果检验

6.7储层物性甲面展布特征

第七章储层综合评价

7.1储层单因素评价

7.1.1存储系数评价法

7.1.2地层系数评价法

7.1.3流动单元分析法

7.2储层综合评价

第八章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有利区预测

8.1油藏控制因素

8.2有利区预测

8.2.1预测依据

8.2.2预测结果

8.3井位部署

结论及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地处陕北斜坡中部的杨米涧地区,经过几十年来的勘探开发,中生界石油勘探不断取得进展,但整体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
   本文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储层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指导,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录井、岩心以及丰富的动态资料,对研究区长2油层组进行了系统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相分析、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以及储层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区长2为辫状河沉积体系,物源来自北东方向,主要发育河道、河道砂坝和河漫滩微相类型。其砂体展布严格受沉积相的控制,河道砂体为骨架砂体,长23、长22、长21期砂体具有较好的继承性。长2储层是以长石砂岩为主的细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分选中等-好,孔隙度集中分布在12~17.0%之间,平均为15.4%;渗透率主要分布在1.0~16×10-3μm2之间,平均为11.0×10-3μm2。通过“四性关系”研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研究区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制作了油水识别图版;并利用单因素评价和多因素评价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筛选出有利储层。
   综合沉积相、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和储层综合评价等多方面的因素,分析研究区成藏条件和控制因素,优选出长2油层组的有利勘探区,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