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姬塬油田铁边城区块储量接替综合地质研究
【6h】

姬塬油田铁边城区块储量接替综合地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特征

2.2 研究区域概况

2.3 地层特征

2.4 构造特征

2.4.1 盆地构造演化简史

2.4.2 区域构造特征

2.4.3 研究区块构造特征

2.5 古地理格局

第三章 地层划分对比

3.1 小层划分与对比的思路和方法

3.1.1 高频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的等时地层旋回对比

3.1.2 “切片”对比

3.1.3 “等高程”对比

3.1.4 动静结合的方法检验和修正小层划分结果

3.2 划分及对比的步骤

3.2.1 资料的选取及区域沉积背景的了解

3.2.2 确定标准井并建立标准剖面和骨架网

3.3 地层划分及对比

3.3.1 确定标志层

3.3.2 划分依据

3.3.3 辅助标志层

3.3.4 小层划分与对比的结果

3.4 地层划分及对比结果

3.4.1 骨架剖面对比结果

3.4.2 元214井区地层划分对比结果

3.4.3 铁边城区块小层数据

第四章 沉积相和砂体展布特征

4.1 区域沉积背景

4.2 沉积相划分标志

4.2.1 颜色特征

4.2.2 岩性特征

4.2.3 沉积构造

4.2.4 测井相标志

4.3 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分析

4.4 沉积微相特征

4.4.1 单井沉积微相特征

4.4.2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4.5 砂体展布特征

4.5.1 铁边城区块长2砂体展布特征

4.5.2 元214井区砂体展布特征

第五章 油藏控制因素与有利区块预测

5.1 有利储集砂体分析及评价

5.1.1 储集体空间展布及含油性关系

5.1.2 储集砂体物性特征与含油性的关系

5.2 油气成藏因素分析

5.2.1 古地貌对长2油藏的影响

5.2.2 生、储、盖组合

5.2.3 油气运移输集通道

5.2.4 油藏圈闭及保存条件

5.3 研究区块有利区带预测

5.3.1 有利区带预测依据

5.3.2 铁边城区块有利区带预测

5.3.3 元214井区有利区带预测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姬塬油田铁边城区块地处陕西省定边县境内,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主体构造位置属于陕北斜坡构造单元,总体面积约为537Km2,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油层组为研究区主力油层。通过高频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的等时地层旋回对比、“切片”对比法、等高程对比法等对研究区进行了地层划分对比,发现长21和22各小层在研究区东北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结合研究区区域沉积背景,结合研究区长2储层岩石颜色特征、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及测井相标志等对研究区长2储层进行了沉积微相划分,认为铁边城地区长2油层组可划分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微相,研究区物源方向主要以北东向为主,该期主要以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的高建设性的骨架砂体沉积为主要特征,所以砂体的发育主要受分流河道的控制。经过对研究区长2储层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北东南西向一条主砂体带及其分流演化的四条砂体带。在此基础上,以沉积微相对砂体储集性能的控制规律为依据,结合储层分类评价、储层空间展布及物性与含油气性的关系,确定了储层分类评价的参数及分类方法,研究、分析了古地貌、油气运移通道及油藏圈闭对研究区长2油藏的影响,最终结合老井含油性复查、地层流体性质等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有利区带的预测,得出铁边城区块长211油层组有利区带2个,长212油层组有利区带4个,长213油层组有利区带3个,长22和长23油层组有利区带各3个,长21和长22有利区带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层缺失边缘,长23有利区带也集中在东北部;元214井区有利区带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主砂体,厚度大于10m,最厚可达15m,位于河道中部物性较好,孔隙度和渗透率值均较大,具有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等区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