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煤炭开采区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模型及其应用
【6h】

煤炭开采区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模型及其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综合评述

1.3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1.4 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煤炭开采的环境影响分析

2.1 煤炭开采对矿区环境造成的影响

2.1.1 环境问题分类

2.1.2 煤炭开采对矿区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其分类

2.1.3 煤炭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根源

2.2 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演化机理

2.2.1 生态环境系统演化机理

2.2.2 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系统演化机理探讨

2.3 小结

第三章 煤炭开采区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方法

3.1 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步骤

3.2 环境价值损失的评估方法

3.2.1 直接市场评价法

3.2.2 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方法

3.2.3 陈述偏好法

3.3 煤炭开采区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方法选择

3.3.1 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方法的选择

3.3.2 适用于煤炭开采区的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方法选择

3.4 小结

第四章 煤炭开采区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模型

4.1 煤炭开采区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指标选取

4.1.1 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指标体系

4.1.2 煤炭开采区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指标体系

4.1.3 主要评估指标的货币化方法

4.2 煤炭开采区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模型构建

4.2.1 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动态补偿机理

4.2.2 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价值损失动态补偿阶段的确定

4.2.3 煤炭开采区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模型建立

4.3 小结

第五章 榆林煤炭开采区环境价值损失评估

5.1 榆林煤炭开采区概况

5.2 榆林煤炭开采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3 榆林煤炭开采区的环境损失价值估算

5.3.1 榆林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损害量的预测

5.3.2 榆林煤矿区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评估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榆林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演化进程分析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基础性能源,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煤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为实现煤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破坏进行合理的补偿和治理,就需要获取较为准确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量,建立恰当的煤矿区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模型。基于此,本文将通过以下研究来建立一个较为合适的煤矿区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模型。 首先,分析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依据生态环境系统演化机理推理出煤矿区生态环境演化的规律,选择合适的煤矿区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方法,构建煤矿区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指标体系。 其次,根据动态补偿理论,将处于生态环境系统演化第二阶段的煤矿区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评估划分为生态环境损害无修复阶段,生态环境损害修复阶段,生态环境损失恢复阶段,生态环境平衡阶段四个时间段,并结合已选好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依次建立所处各时间段的土地价值损失、植被价值损失、水资源价值损失和大气污染价值损失动态评估模型。 最后,应用建立好的动态评估模型,结合榆林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评估榆林煤炭开采区土地、植被、水资源和大气的价值损失情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