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泥页岩沉积学特征与孔隙发育研究
【6h】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泥页岩沉积学特征与孔隙发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泥页岩研究现状

1.2.1 泥页岩概念

1.2.2 泥页岩的研究现状

1.2.3 我国泥页岩发育特点

1.3 技术路线及完成工作量

1.3.1 技术路线

1.3.2 完成工作量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1 构造单元划分

2.1.2 盆地构造演化

2.2 研究区延长组地层划分

2.3 研究区延长组长7地层对比

2.4 研究区延长组长7构造特征

2.5 研究区延长组长7岩电特征

第三章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沉积学特征

3.1 研究区物源分析

3.2 研究区野外地质特征

3.3 研究区延长组沉积相分析及展布

3.3.1 研究区延长组长7沉积体系及特征

3.3.2 研究区延长组沉积相标志及岩相

3.3.3 研究区延长组长7沉积相展布

第四章 泥页岩孔隙发育研究

4.1 泥页岩孔隙研究现状

4.1.1 泥页岩孔隙研究进展

4.1.2 泥页岩孔隙分类方法

4.2 研究区长7泥页岩孔隙特征

4.2.1 岩性特征

4.2.2 物性特征

4.2.3 孔隙特征

4.3 泥页岩孔隙发育控制因素

4.3.1 泥页岩孔隙与埋深演化规律

4.3.2 超压、有机质纳米孔和溶蚀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

4.4 研究区长7泥页岩孔隙影响因素

4.4.1 孔隙与埋深

4.4.2 孔隙与岩性

4.4.3 孔隙与Ro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长7泥页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地质资料的大量收集和分析,并充分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录井、测井、岩心观测以及薄片分析、扫描电镜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的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规律及孔隙发育特征。 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沉积期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周边东北、西南、南部、西北和西部五个方向,其中东北和西南是两个主要的物源方向。研究区主要发育深湖一半深湖亚相。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沉积期是湖盆发育的鼎盛时期,湖水环境安静,湖盆范围最广,暗色泥岩最大厚度可达120 m,为一套优质的烃源岩。研究区构造基本上继承了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的整体特征:东部埋深350~600m,西部埋深1170~1750m,总体表现为北西倾向的大型平缓单斜。长7地层在研究区内的厚度范围为78~132m,自上而下划分为长71、长72、长73三个小层。其中,长71顶部发育一薄层黑色泥页岩或暗色泥质粉砂岩,其电测曲线表现为中-高伽马、中-高电阻、中-高声波,且声波多具周波跳跃现象;长72主要发育泥岩、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电测曲线主要表现为中-高伽马,中-高声波,且曲线变化幅度较为平缓;长73主要发育一黑色油页岩和暗色粉砂质泥岩为代表的张家滩页岩,电测曲线表现为高声速时差(>300 us/m),高伽玛(>150 API)、中-高电阻,其中尤以高的箱状时差曲线形态最为突出。张家滩页岩本区埋深多在700m~1900m,越往东埋深越浅,厚度变化在30m~40m不等。研究区泥页岩岩相主要有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相,黑色页岩相及灰色粉砂岩相三种。黏土矿物以伊利石、绿泥石和伊蒙混层为主。本研究区泥页岩属于生油高峰期的优质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在分布在0.75%~1.13%之间。通过扫描电镜可以看出,研究区长7泥页岩主要发育三种孔隙类型:颗粒和颗粒之间的粒间孔隙、颗粒内部的粒内孔隙以及有机质孔隙。生烃过程及有机质类型可能会对孔隙的产生有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