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元城油田元54区储层堵塞机理研究
【6h】

元城油田元54区储层堵塞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与进展

1.2.1 国内外储层伤害机理研究

1.2.2 低渗透油藏的主要伤害机理

1.2.3 低渗透油藏储层保护技术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3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堵塞现状分析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

2.2 研究区开发简况

2.3 油水井堵塞现状分析

2.3.1 注水井堵塞现状分析

2.3.2 油井堵塞现状分析

第三章 储层潜在伤害因素分析

3.1 粘土矿物

3.1.1 常见敏感性矿物伤害机理

3.1.2 元54区敏感性矿物伤害分析

3.2 储层孔喉结构及类型

3.2.1 孔喉类型与伤害的关系

3.2.2 孔隙结构特征与伤害的关系

3.2.3 元54区孔隙类型和结构与伤害的关系

3.3 储层流体性质

3.3.1 储层流体与伤害的关系

3.3.2 元54区储层流体性质与伤害关系

第四章 储层敏感性评价

4.1 速敏性评价实验

4.1.1 实验方法

4.1.3 评价实验结果

4.2 水敏性评价实验

4.2.1 实验方法

4.2.2 评价实验结果

4.3 酸敏性评价实验

4.3.1 实验方法

4.3.2 评价实验结果

4.4 应力敏感性评价实验

4.4.1 实验方法

4.4.2 评价实验结果

第五章 注入水水质伤害分析

5.1 注入水、地层水结垢趋势预测

5.1.1 注入水水质分析

5.1.2 结垢趋势预测方法

5.1.3 结垢预测结果

5.2 水质配伍性实验

5.2.1 静态结垢实验

5.2.2 岩心流动结垢伤害实验

第六章 储层伤害机理分析及预防解堵措施

6.1 主要伤害机理分析

6.1.1 潜在的伤害机理

6.1.2 外在伤害机理分析

6.2 预防措施

6.3 解堵措施

6.3.1 注水井解堵措施

6.3.2 油井解堵措施

6.4 现场试验效果评价

6.4.1 油井解堵措施效果评价

6.4.2 注水井措施效果评价

结论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低渗透储层孔喉狭小、渗透率低,在开发中更易受到伤害。深入研究储层伤害机理,可为低渗透油田科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技术手段对储层岩心进行分析,得出研究区储层主要粘土矿物为高岭石、伊蒙间层以及绿泥石,存在潜在的速敏、水敏和酸敏伤害。结合室内敏感性流动实验结果确定酸敏为研究区主要潜在伤害因素;储层为小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复杂,以片状和管束状喉道为主,开发时易产生贾敏效应。其次,研究区储层流体、注入水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水和注入水中无钡锶离子,钙离子为主要成垢阳离子,碳酸钙结垢趋势严重。最后,通过开展注入水与地层水静态配伍性实验、动态岩心伤害实验、岩心结垢深度实验及阻垢剂评价实验,表明研究区水井堵塞主要原因为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差和阻垢剂效果不理想,而油井堵塞以碳酸钙垢和有机物沉淀为主。 针对研究区堵塞机理,采取注水井电脉冲结合深部酸化解堵,油井重复压裂(前置酸)解堵,提出采用主体酸为氟硼酸的酸液体系:前置酸(12%CH3COOH)+主体酸(8%HBF4+11%HCl)。同时,在对研究区目前使用阻垢剂ZG-558和四种常用阻垢剂评价基础上,优选出阻垢剂SIB,效果最佳浓度为60ppm。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措施有效率达100%,能够有效解除储层堵塞。

著录项

  • 作者

    付美涛;

  • 作者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 学科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晓娟;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油田; 储层; 堵塞;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