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温西三块储层沉积微相与水淹模式研究
【6h】

温西三块储层沉积微相与水淹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主要研究成果

1.7 创新点

第二章 油藏基本情况及其水淹层特征

2.1 油藏基本情况

2.1.1 油田地理位置

2.1.2 地层构造特征

2.1.3 沉积储层特征

2.1.4 油藏特征

第三章 沉积微相研究

3.1 沉积微相研究流程、分析方法

3.1.1 沉积微相研究流程

3.1.2 沉积相分析方法

3.2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3.2.1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不同类型沉积微相分类

3.2.2 沉积微相类型特征

3.2.3 沉积微相类型特征对比

3.3 利用测井资料精细划分有利沉积微相带

3.3.1 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曲线直观指示沉积相变的分析方法

3.3.2 利用单渗砂能量厚度测井参数评价划分优势微相带的方法

3.4 利用单渗砂层能量厚度控制划分单井相序及剖面微相特征

3.4.1 单井相序组合特征

3.4.2 连井剖面微相特征

3.5 利用单渗砂层测井参数蛛网图模式研究沉积微相带展布

3.5.1 利用单渗砂层测井参数蛛网图模式划分沉积微相带的方法

3.5.2 利用蛛网图模式研究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3.5.3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分析

第四章 油层水淹模式与剩余油分布模式

4.1 沉积微相与油层水淹模式及其剩余油挖潜部位

4.1.1 河道形成的水淹模式

4.1.2 河口坝形成水淹模式

4.1.3 席状砂形成的水淹模式

4.1.4 远砂形成的水淹模式

4.1.5 油层水淹模式及其剩余油挖潜部位

4.2 剩余油分布富集类型及特征

4.2.1 基本未动用油层剩余油分布模式

4.2.2 已动用油层剩余油分布模式

4.3 剩余油分布潜力

第五章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吐哈油田经过20年开发,主要油区已进入中高含水期,主力油层大多已被水淹,给油田开发稳产、高产带来很大难度。本文立足于第一性岩心、测井、油田开发和水淹层测井资料,以温西三块低孔、低渗、低矿化度储层、水淹层评价为重点,研究有利沉积微相带、水淹模式及剩余油分布。针对温西三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微相砂体受河道水流和湖浪双重作用,砂体结构特征及赋存状态,在注水开发中水淹程度及其测井响应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总结出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评价剩余油分布的7种水淹模式。其中主体微相河道正向单渗、河道叠置渗水淹模式注水开发水线推进时有不均,常在油层上部或叠置层间差异层形成中弱水淹层位;非主体微相席状砂渗、远砂渗注水开发水线推进差,常形成全层段弱水淹或未水淹层位。它们分别造成目的层段已动用油层和基本未动用油层的剩余油分布及挖潜部位。文中以实例具体分析了不同沉积微相控制水淹模式的测井响应特点及其解释方法,阐明了该区水淹层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著录项

  • 作者

    张景皓;

  • 作者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 学科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之的;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储层; 沉积微相; 水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