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S区延10油藏单井产能评价研究
【6h】

鄂尔多斯盆地S区延10油藏单井产能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关键技术

1.6 本论文主要工作

1.7 主要创新点

1.8 论文题目来源

第二章 地层精细划分对比与砂体展布特征研究

2.1 区域地质特征

2.2 地层划分与对比

2.2.1 地层划分与对比原则

2.2.2 地层划分结果

2.2.3 地层对比结果

2.3 砂体展布特征

2.3.1 砂体顶部微构造特征

2.3.2 砂体厚度平面展布特征

第三章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

3.1 层内非均质性

3.1.1 渗透率韵律

3.1.2 层内渗透率的非均质特征

3.1.3 层内夹层识别与划分

3.1.4 夹层分布频率和分布密度

3.2 层间非均质性

3.3 平面非均质性

3.4 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因素

第四章 测井资料预处理

4.1 测井曲线深度较正

4.2 测井曲线标准化

4.3 岩心深度归位

第五章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5.1 储层岩性特征分析

5.2 储层物性特征分析

5.2.1 孔隙度特征

5.2.2 渗透率特征

5.2.3 孔、渗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5.3 储层含油性特征研究

5.4 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分析

第六章 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测井二次解释

6.1 泥质含量解释模型

6.1.1 利用自然伽马测井计算泥质含量

6.1.2 利用自然电位测井计算泥质含量

6.1.3 利用声波时差测井计算泥质含量

6.2 孔隙度解释模型

6.3 渗透率解释模型

6.4 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

6.5 地应力特征研究

6.5.1 垂直应力的估算

6.5.2 最小水平应力的估算

6.5.3 最大水平应力的估算

6.6 油水层物性下限的确定

6.7 测井二次解释成果

6.8 储层参数分布特征

6.9 典型井的地应力剖面的建立

第七章 产能预测模型的建立

7.1 产能综合指数法

7.2 产能综合指数法模型检验及应用

7.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7.3.1 参数设置

7.3.2 结果输出与分析

7.3.3 模型的适合性检验

7.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模型检验及应用

7.4.1 模型检验

7.4.2 模型应用

第八章 结论及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S区延10油藏是典型的低渗透油层。目前,在S区开发过程中,石油地质认识问题以及开发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减少低效井和干井,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就需要优选出合适的产能评价技术和方法,从而来快速确定S区的油气藏富集区的分布和产能的大小,进而指导S区的开发方案部署。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S区延10油藏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地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开展了研究区目的层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砂顶微构造特征以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测井资料预处理、“四性”关系及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研究、地应力特征研究、油水层物性下限研究、储层参数分布特征研究以及产能评价。研究表明,研究区延10储层划分为延101和延102两个小层。其中,延101为主力油层,为本论文研究对象;构造呈近南-北向,存在两个构造高点,轴向近东西,东西长约3km,南北宽约1.5 km,由东向西构造逐渐降低。砂体呈自北东到西南的条带状展布,延展性比较好,平面上连通性好;延101呈现强非均质性,物性较差;延101油藏孔隙度下限为13.5%,油层电阻率大于42Ω.m,声波时差大于237μs/m,含油饱和度大于53.5%;研究区的孔、渗在平面展布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含油饱和度和构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各向地应力值都是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变大的趋势,但是随着深度增加,各项应力增加幅度也在发生变化;研究区分别采用产能综合指数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产能进行定量预测,并对各预测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各种评价方法各有利弊,所以最后择优选取。本研究的进行和完成,可以极大程度地推动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