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6油层含油污泥复配深度调剖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6h】

长6油层含油污泥复配深度调剖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含油污泥来源

1.3 含油污泥的组成

1.4 含油污泥的危害

1.5 国内外现状

1.5.1 深度调剖驱剂国内外现状

1.5.2 含油污泥处理国内外现状

1.5.3 含油污泥回注调剖处理技术国内现状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储层地质概况

2.1 地理环境

2.2 区域构造背景

2.3 勘探开发历程

2.4 沉积微相研究

2.4.1 区域沉积背景

2.4.2 沉积体系分析

2.4.3 长6油层组沉积相标志

2.4.4 沉积微相分类

2.5 储层特征及评价

2.5.1 岩石成分及结构

2.5.2 孔喉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

2.5.3 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特征

2.5.4 储层敏感性评价

2.6 流体性质

2.6.1 油、气、水性质

2.6.2 高压物性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油污泥调剖剂的研制

3.1 含油污泥组成成分及粒径分析

3.1.1 含油污泥组分分析

3.1.2 研究区含油污泥颗粒分布分析

3.1.3 含油污泥颗粒粒径减小方式

3.2 含油污泥深度调剖剂研制

3.2.1 悬浮剂浓度的确定

3.2.2 分散剂浓度的确定

3.3 复合含油污泥调剖剂配方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污泥调剖剂性能评价

4.1 调剖剂耐温试验

4.2 凝胶热稳定性实验

4.3 凝胶的抗剪切能力

4.4 含油污泥调剖剂封堵性能评价

4.5 含油污泥调剖剂的选择性进入能力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油田生产废弃物是油田开发和储运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含油污泥和污染土壤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将会对开发生产区域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越来越严格,含油土壤及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技术将成为油田废弃物处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把污泥和药剂复合配方后重新回注到地层是一举两得的办法:含油污泥来自地层,又回注于地层,既处理了污泥,又具有调剖作用。本文对永宁油田长6油层含油污泥复配深度调剖技术进行了研究,对指导含油污泥调剖具有一定的意义。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
  (1)研究区含油污泥的主要来源是①原油开采产生的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井口、井场和地面处理系统;②原油集输过程产生的含油污泥,在原油的集输过程中,原油流经接转站、油罐、隔油池底等设备,污水流经沉降罐、污水罐以及含油水处理设施均会产生含油污泥;
  (2)含油污泥的主要成分为泥质、水、油。研究区含油污泥的含水量分布在45.04%~50.03%,含油量分布在20.31%~25.42%,泥质含量分布在为21.55%~34.65%;
  (3)通过室内实验确定合适的悬浮剂、分散剂种类及固相颗粒的大小、浓度。最终我们确定的含油污泥调剖剂体系为90%含油污泥体系,其中悬浮剂0.10%~0.20%;M分散剂0.15%~2%;10%弱凝胶体系。
  (4)所配置的含油污泥调剖剂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热稳定性,温度由20℃度增加到100℃,凝胶的粘度保留率依旧可以达到87.5%,凝胶具有良好的耐温特性;凝胶在65℃条件下保存60d后,粘度保留率依旧可以达到77.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剪切速率达到100S-1时,粘度保留依旧可以达到84.6%,表现出较好的抗剪切能力。
  (5)所配置的含油污泥调剖剂具有良好的封堵性。含油污泥调剖剂对岩心的封堵率达到了86.4%~96.4%,且对渗透率较低的岩心的封堵率小于渗透率较高的岩心,突破压力均在9Mpa以上,也表明了配制的含油污泥调剖剂对储层具有较好的封堵作用。
  (6)所配置的含油污泥调剖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进入能力。随着调剖剂注入量的增加,其进入储层的阻力系数增加。但进入低渗透储层的阻力系数是高渗透储层的55倍左右。因此,污泥调剖剂基本上选择性进入了高渗透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