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胡尖山地区长6油藏成藏规律研究
【6h】

胡尖山地区长6油藏成藏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2.1 构造背景

2.2 地层划分与对比

2.2.1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原则

2.3.2 标志层的确定

2.3.3 地层划分与对比

2.4 长6油层组的构造特征

第三章 沉积微相与砂体展布特征研究

3.1 物源分析

3.1.1 砂岩类型和特征

3.1.2 重矿物组合特征及物源分析

3.1.3 古流方向分析

3.2 储层沉积体系及识别标志

3.2.1 沉积体系识别标志

3.2.2 沉积体系类型划分

3.3 单井沉积微相确定

3.4 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第四章 储层特征研究与评价

4.1 储层岩石学特征

4.1.1 岩石类型及碎屑组分

4.1.2 填隙物特征

4.2 孔隙特征

4.2.1 孔隙和喉道类型

4.2.2 孔喉微观特征

4.3 储层物性

4.4 储层的非均质性

4.4.1 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

4.4.2 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

4.5 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

第五章 油藏成藏规律研究

5.1 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5.1.1 各小层地层水物理化学特征

5.1.2 测井资料的处理

5.1.3 长6油层组产层的识别

5.1.4 各油层组油水层的分布特征

5.2 油藏成藏规律

5.3 长6油层组有利区预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作为新勘探开发的岩性油藏,已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点,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对长6油层的成藏规律进行进一步研究,有利于该油层组的后续勘探开发,对长庆油田的稳产和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针对长6油层组典型油藏的解剖,并结合沉积相、物性、含油特征和测井特性,分析了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根据沉积旋回、岩性、电性组合特征,通过岩电、沉积微相—测井曲线的响应关系等地层划分标志,对主要含油层位延长组含油层段长6油层组作进一步的划分。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确定研究区储层沉积环境及沉积体系,确定了该研究区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根据测井、岩芯及动态资料,进行连井相剖面分析,综合确定沉积微相以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并绘制了相应的图件。以区域内现有的粒度分析、岩心取样观察及压汞实验等分析测试数据等,综合测井、研究开发区域的地质情况以及早期的生产资料等为基础,开展储层孔隙类型与孔隙结构特征等研究,分析储层层间、层内、平面的变化和储层孔隙结构及其非均质性、油层连通情况及其主控因素与四性关系,预测了有利储集层段。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结合储层预测和沉积相研究成果,预测有利储层的平面分布特征,指出有利储集区带。根据油藏解剖及生、储、盖等其他成藏条件,总结研究区长6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和油气分布规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