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Q1井区山1段储层评价
【6h】

鄂尔多斯盆地Q1井区山1段储层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

1.4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

1.5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1.6创新点

第二章 地层的精细划分对比与砂体展布特征研究

2.1区域地质特征

2.2地层划分与对比

2.3砂体厚度展布特征

2.4 砂顶微构造特征

第三章 储层沉积特征分析

3.1 区域沉积演化特征

3.2 沉积相划分方案

3.3 单井相分析

3.4 连井剖面相分析

3.5 沉积相展布特征

第四章 储层“四性”关系以及参数展布研究

4.1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4.2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及解释标准的建立

4.3储层参数分布特征

第五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5.1层内非均质性

5.2层间非均质性

5.3平面非均质性

5.5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因素

第六章 储层分类评价

6.1储层评价参数的选取

6.2储层评价标准

6.3储层综合评价

6.4储层评价结果验证

第七章 结论及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鄂尔多斯盆Q1井区山1段气藏是典型的低孔低渗气藏。目前,鄂尔多斯盆地已发现的天然气基本均位于盆地北部,盆地南部上古生界的天然气仍具有开发的潜力,如何在广阔的盆地南部寻找新的天然气勘探区块,已成为事关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论文以陇东地区Q1井区山1段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对研究区的岩心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动态资料收集基础上,基于25口井资料开展了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储层砂体展布特征研究、砂顶微构造特征研究、沉积特征分析、储层“四性”关系研究以及参数展布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储层分类评价。
  研究表明,本区山1段储层可划分为山13、山12和山11三个小层,其中山13小层厚度约17m,山12小层厚度约为16m,山11小层厚度约为15.6m;通过地层对比可知,地层对比性良好,地层厚度较为稳定;山1段各小层砂体主要呈西南-北东向分布,相比而言,山13砂体发育较好,平均厚度为8.6m,是研究区主力气储层,山12次之,平均厚度为5.1m,山11砂体发育较差,厚度为2.5m;研究区整体砂顶微构造呈现西倾单斜特征,其构造等值线呈一系列近北东-南西走向低幅鼻隆配置特征;沉积微相特征研究表明,本区目的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水下分流间湾三种沉积微相,在垂直物源方向上山13分流河道微相最好,山12次之,山11小层连通性较差,在顺物源方向上山13分流河道微相延展性最好,山12次之,山11小层连通性较差;基于“四性”关系研究建立了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气饱和度解释模型,绘制了三个小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平面展布图,本区各小层储层参数的平面展布特征与砂体厚度和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较相似;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认为,在三个小层中,山11非均质性最强,山13非均质性较强,山12非均质性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根据研究区储层分类标准对山13、山12和山11三个小层进行分类评价,山13储层以Ⅲ(1)类储层为主,沿河道内侧发育,为研究区主力产层。山12储层以Ⅲ(2)类储层为主,沿左侧河道条带状发育,为研究区潜力层。山11储层几乎全区发育Ⅳ类、Ⅴ类类储层,为研究区差储层。本次论文所取得的认识对于研究区后续开发技术判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卢子兴;

  • 作者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
  • 学科 非常规油气地质与勘探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军龙;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618.130.21;
  • 关键词

    低孔低渗气藏; 储层评价; 沉积微相特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