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致密油气储层人工裂缝网络流体渗流理论研究——以姬塬区块延长组为例
【6h】

致密油气储层人工裂缝网络流体渗流理论研究——以姬塬区块延长组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地质概况

2.1 地理背景

2.2地质沉积背景

2.3小层划分

2.4沉积相标志

2.5 储层物性特征

2.6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致密储层裂缝描述

3.1 体积压裂机理

3.2 储层的压裂改造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储层内流体渗流机理研究

4.1致密储层内流体渗流特征

4.2致密储层内渗流规律

4.3双重介质渗流理论

4.4缝网内流体渗流规律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我国致密油资源地质储量大,但储层物性较差,生产实践时需要实施体积压裂使其产生复杂的人工裂缝网络,增加致密油的渗流通道。深入研究致密油在复杂人工裂缝网络中的渗流机理,有利于提高储层最终采收率。
  本文以姬塬区块延长组为研究对象,概述了其地质特征,并对地层进行划分,锁定长7储层为研究层段。长7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和泥岩,孔隙度均值为8%,渗透率在1mD以下,储层非均质性强,微观孔喉结构主要为微孔微喉型。
  体积压裂后的储层裂缝、基质均发育,通过建立双重介质模型,考虑致密储层内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推导出缝网内流体的运动方程及渗流方程,同时指出启动压力梯度与储层渗透率的平方根成反比,与流体极限剪切应力成正比。通过油水两相渗流水驱油实验发现:研究区内储层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都很大,油水两相流动区间窄。经过核磁共振研究驱油效率的实验发现:研究区储层中大孔喉被动用程度高,但小孔喉内致密油含量高,所以驱油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小孔喉的动用程度。根据致密储层内流体的渗流理论,建议通过积极实施体积压裂、降低致密油极限剪切应力、采用较小井距和较大生产压差的方式,来提高致密储层的驱油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