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UG的模具设计和数控加工研究
【6h】

基于UG的模具设计和数控加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CAD/CAM的发展

1.2 模具CAD/CAM的现状

1.2.1 国内外常见软件特点分析

1.2.2 模具CAD/CAM技术发展趋势

1.3 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1.4 本课题的主导思想

1.5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2 塑件制品的模具设计理论

2.1 注射模具设计的特点

2.2 注射模的组成

2.3 材料和塑料制件的工艺分析

2.4 注射成型机的选择

2.5 模具设计的一般步骤

2.6 型腔与分型面设计

2.6.1 型腔设计

2.6.2 分型面的设计

2.7 浇注系统的设计

2.7.1 浇注系统的流变学方程

2.7.2 主流道设计

2.7.3 分流道的设计

2.7.4 浇口的设计

2.8 成型零件的设计

2.9 导向与定位机构设计

2.9.1 导向机构

2.9.2 定位机构设计

2.10 脱模机构设计

2.11 本章小结

3 基于Mold Wizard模具设计分析

3.1 项目初始化

3.1.1 产品特点及分析

3.1.2 塑件的加载

3.1.3 定义模具坐标系统

3.1.4 收缩率的设置

3.2 产品的准备阶段

3.2.1 定义产品的镶件/嵌件

3.2.2 设计型腔布局

3.2.3 产品模型修补

3.3 塑件的分模设计

3.3.1 分型线的创建

3.3.2 分型面的创建

3.3.3 型芯型腔分型

3.3.4 多模腔布局

3.4 后续处理过程

3.4.1 模架的选取和校核

3.4.2 定位圈设计选取

3.4.3 浇注系统的设计

3.5 模具温度系统的设计

3.5.1 冷却时间的确定

3.5.2 传热面积的计算

3.5.3 冷却水孔总长度的计算

3.5.4 冷却水孔数的计算

3.5.5 冷却水流动状态校核

3.5.6 冷却水进口和出口处温度校核

3.6 企业如何更好的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作用

3.6.1 加强产品设计

3.6.2 提高模具设计人员的理论认识

3.6.3 合理使用CAD/CAE/CAM软件

3.6.4 综合利用设计和加工环境

3.7 本章小结

4 模具的UGCAM加工分析

4.1 模具零件加工的工艺分析

4.1.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步骤

4.1.2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4.1.3 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4.1.4 成型零件加工工艺卡

4.2 模具型芯型腔的ug加工分析

4.2.1 创建毛坯体

4.2.2 坐标系

4.2.3 刀具

4.2.4 操作

4.3 本章小结

5 模具的数控加工试验及分析

5.1 数控加工的实现过程

5.1.1 工艺处理阶段

5.1.2 零件程序的编制

5.1.3 零件的数控加工

5.2 加工实验

5.2.1 机床加工准备

5.2.2 刀具的装夹、上刀和对刀

5.2.3 传输步骤

5.2.4 工件的安装

5.2.5 按工艺进行加工

5.2.6 加工试验总结

5.3 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

参考文献

本人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参编教材情况

展开▼

摘要

由于注射成型方法有其它塑料成型方法无法取代和比拟的优点,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注射模设计理论及方法,已经历了从经验设计到理论设计的过程。结合塑模设计的理论利用相关CAD/CAM软件,可大大的提高设计、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论文的主要工作:论述了CAM的发展过程和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分析了塑模设计和工艺分析原理及方法;利用UG Mold Wizard研究了典型模具的设计,设计完成了一套剃须刀头注塑模具,完成了分模设计、浇注系统的设计、模具的温度系统设计及模具的装配:对成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利用UG软件的CAM功能,完成了模具成型零件的计算机辅助加工工艺及NC程序;利用VDF-850数控铣床对成型零件进行了实际的加工试验,验证了工艺文件的准确性。
  论文完成了完整的基于UGNX的注塑模具设计及分析、加工工艺设计及分析和数控加工试验的全过程。通过设计研究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同时为高职人才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范例,为学院专业改革打下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