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问题研究
【6h】

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2 个人信息概述

2.1 个人信息的概念

2.2 个人信息的特征

2.2.1 识别性

2.2.2 广泛性

2.2.3 价值性

2.3 个人信息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2.3.1 个人信息与隐私

2.3.2 个人信息与个人数据

2.3.3 个人信息与政府信息

3 国外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概况

3.1 美国

3.1.1 美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演进

3.1.2 美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立法模式

3.1.3 美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主要内容

3.2 德国

3.2.1 德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演进

3.2.2 德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立法模式

3.2.3 德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主要内容

3.3 日本

3.3.1 日本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演进

3.3.2 日本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立法模式

3.3.3 日本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主要内容

3.4 国外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启示

4 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4.1.1 缺乏保护个人信息的专门立法

4.1.2 公共部门收集个人信息不够规范

4.1.3 个人信息主体保护意识淡薄

4.2 原因分析

4.2.1 个人信息概念界定不明

4.2.2 缺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的专门机构

4.2.3 个人信息主体权利内容不明确

5 制定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建议

5.1 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必要性

5.1.1 促进个人信息主体权利的保护

5.1.2 协调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间的关系

5.1.3 推动我国信息保护法律体系的建设

5.2 立法原则

5.2.1 立法原则的确定

5.2.2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原则

5.3 立法模式

5.3.1 立法模式的选择

5.3.2 《个人信息保护法》应采用的立法模式

5.4 立法的主要内容

5.4.1 个人信息主体及其相关权利

5.4.2 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主要义务

5.4.3 个人信息的保护管理机构

5.4.4 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及法律救济

6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等

致谢

展开▼

摘要

信息时代,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作为一个崭新的法律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公民的个人信息既有可能受到来自非公共部门的侵害,也有可能受到来自政府机构等公共部门的侵害。随着行政职能的日益扩张,来自公共部门的侵害正在呈上升趋势。然而在我国,至今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个人信息行政保护法律对公共部门收集、处理及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予以规范和限制,个人信息主体权利遭受侵犯的案例也时有发生。因此,探讨我国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问题,对于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法理学、行政法学及行政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采用比较分析、文献综述等研究方法,在总结当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个人信息的概念及特征并将个人信息与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国外有关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立法模式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总结国外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考察我国现阶段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强调制定个人信息行政保护法律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国情,从立法原则、立法模式、主要内容及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建议,旨在构建适合我国社会和谐发展要求的个人信息行政法律保护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