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治理结构研究
【6h】

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治理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发展

2.2 节水型社会建设内容

2.3治理结构的概念和类型

2.4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的特点

2.5 地方政府治理结构的形态理论

2.6 本章小结

3 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治理结构现状分析

3.1 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历程

3.2 政府组织机构建设分析

3.3 配套制度建设

3.4 本章小结

4 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治理结构设计

4.1治理结构的构建设计

4.2 机构人员与权责分工

4.3 配套制度的系统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组织运行机制

5.1 协调整合机制

5.2 技术支撑机制

5.3 利益驱动机制

5.4 支持保障机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一、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二、硕士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

三、硕士期间所获奖励

展开▼

摘要

水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不可取代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提高和人口压力的持续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世界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从2000年国家“十五”计划中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建设节水型社会”,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陕西省作为全国水资源最缺乏的省份之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逐步全面开展节水工作,目前已建立西安、榆林、延安、宝鸡、咸阳5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6个省级试点地区及一系列节水示范基地和工程,并取得显著成果。但由于经验不足,全省在节水建设的进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以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治理结构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归纳国内外节水建设治理模式,并深刻理解节水型社会的内涵、治理结构的概念与特点基础之上,运用地方政府治理结构的形态理论,对陕西省现状进行分析,从节水建设的治理结构设计、机构人员配置、职能职责明确、节水制度体系构建、组织运行机制建设等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与研究如何合理构建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治理结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陕西省现行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治理结构。从地方政府治理结构的特点、新旧形态理论入手,分析总结了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历程、组织机构框架、权责分配的局限性及节水制度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2)设计并完善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治理结构。确定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构建协调与决策、执行与管理、咨询与顾问、监督与参与的四层治理结构框架,设计三种方案并选择出推荐方案,并对各个组织机构进行合适的人员配置与职责分工。
  (3)系统构建节水建设制度规范体系和立法框架体系。根据陕西省节水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构建总体控制、分项操作和具体实施三个层次的制度规范体系,包含用水管理、水权建设、水生态保护和节水管理保障四个方面;从省级、流域和地方三个层面构建立法体系框架,对节水法律法规提出保留、修改及制定意见。
  (4)建立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组织运行机制。构建包括整合主体、整合政策和整合手段三方面的协调整合机制,分工业、农业、城镇生活等不同行业构建技术支撑机制,构建包括水权交易、水价调节、补偿激励和公众参与四项内容的利益驱动机制,建立考核评估、资金筹措和宣传推广等支持保障机制。
  本文依据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把握―建立节水型社会的良好机遇,研究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治理结构,一方面是对全省节水工作顺利开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是为《陕西省节约用水条例》的出台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