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寒地区非耕地温室滴灌园艺葡萄耗水特性及灌溉制度研究
【6h】

高寒地区非耕地温室滴灌园艺葡萄耗水特性及灌溉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1.3日光温室作物需水规律研究

1.4温室作物灌溉制度研究

1.5目前存在的问题

1.6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试验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区基本概况

2.2 土壤基本特征

2.3试验区灌溉制度及试验方案设计

2.4试验布置与田间管理

2.5田间滴灌试验内容及方法

3灌水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及叶片温度模型研究

3.1灌水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3.2 日光温室红提葡萄叶片温度模型及其生理适应性研究

3.3 本章小结

4灌水量对温室葡萄生长指标的影响

4.1不同灌水定额对滴灌温室葡萄新稍枝条生长的影响

4.2不同灌水量对叶片数的影响

4.3 不同灌水量对葡萄产量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温室红提葡萄耗水特性及灌溉制度研究

5.1葡萄滴灌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性

5.2 不同灌水定额温室红提葡萄土面蒸发研究

5.3滴灌温室红提葡萄耗水特性研究

5.4 温室参考作物蒸散量的计算及影响因子研究

5.5温室红提葡萄作物系数的确定

5.6不同灌溉制度对温室葡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响应

5.7 温室葡萄水分生产函数研究

5.8温室葡萄滴灌灌溉制度的确定

5.9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2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亟待开发利用非耕地发展设施园艺产业,而我国非耕地地处西北地区,且干旱少雨。本文结合我国甘肃省开发利用非耕地的实际,采用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以高寒地区日光温室葡萄为研究对象,研究滴灌条件下温室葡萄生长特性和耗水规律,制定出适宜于当地温室葡萄的滴灌灌溉制度。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地温日变化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同一灌水量地温随深度的增加降低且深度越大变化幅度越小,最大值的出现越滞后。不同灌水量同一深度地温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各灌水量下覆膜地温变化快,且在任意时刻都高于裸地地温。整个生育期不同深度地温的变化为先增大后减小,生育前期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着色成熟后期,地温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⑵不同灌水量下,葡萄新稍枝长、新稍茎粗、葡萄叶柄长的生长皆表现为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叶片数与新稍枝条长度之间的关系为幂函数,Logistic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叶片数的增加过程,而修正的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叶片数在整个生育期变化的全过程。2014年与2015年葡萄产量、单粒重及百粒重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2015年单粒重与百粒重较2014年有所降低,而产量总体而言稍有增加,2015年虽然产量高,但各水分处理的经济效益均低于2014年。⑶整个生育期,葡萄的耗水量、耗水强度、耗水模数及 ET0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温室葡萄的需水关键期为果实膨大期与抽蔓期。水面蒸发表现为:高水﹥中水﹥低水,且在整个生育期先增大后减小。不同灌水量下土面蒸发皆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着色成熟期受到覆膜影响很小。利用ET与ET0的比值计算出不同灌水量下葡萄各生育期的作物系数,具体为中间大,两头小。⑷温室葡萄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在一定的灌水量范围内,两者都增大,超过该灌水量范围,则两者都降低。利用不同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进行验证,得到了Jensen模型更适合作物温室葡萄的水分生产函数。⑸通过理论分析,结合2014年灌溉制度与当地丰产经验,得出了高寒地区日光温室葡萄全生育期适宜灌溉定额为3700m3/hm2,总灌水次数为10次。其中,萌芽期1次,灌水定额为300 m3/hm2;抽蔓期2次,灌水定额为400m3/hm2;花期0次,果实膨大期5次,灌水定额为360m3/hm2;着色成熟期2次,灌水定额为400m3/hm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