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佛寺煤矿一期采空区地表稳定性评价研究
【6h】

大佛寺煤矿一期采空区地表稳定性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 1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3研究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 4创新点

2矿井地质采矿条件

2. 1地理位置与矿井开拓方式

2. 2自然地形地貌与气象水文

2. 3地层岩性

2. 4地质构造与地震

2. 5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2. 6矿井一期采区各工作面基本信息

2. 7本章小结

3矿井一期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3. 1观测站的布设

3. 2地表移动变形观测

3. 3观测成果分析

3. 4本章小结

4采空区地表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4. 1评价标准

4. 2地表移动盆地范围的确定

4. 3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确定

4. 4本章小结

5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5.1 SPSS软件介绍

5. 2线性回归模型的概念

5. 3实验数据来源

5. 4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5. 5线性回归模型的改进

5. 6矿井一期采空区地表移动持续时间预测

6结论与展望

6. 1结论

6. 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客观的促进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由此引起的地表沉陷等地质灾害问题和环境破坏等生态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目前,对于采空区上方地表区域的村庄和村民的安置大多采取永久的搬迁避让的方法,来避免矿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损害。我国人多地少这一特点较为显著,搬迁避让只能作为暂时性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因此,对于采空区的恢复治理和开发利用是必然的选择,必须尽快开展。而采空区的地层稳定性评价是对采空区进行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
  本文以“大佛寺煤矿一期开采地表稳定性评价”项目为依托,根据大佛寺煤矿一期采区40108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的数据,分析总结得出了该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的规律以及所形成地表下沉盆地的一些重要参数。
  然后根据陕西省其他矿区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资料,综合分析出地表下沉盆地范围和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关系,并建立了用于预测的回归模型。利用模型计算大佛寺煤矿一期采区各工作面地表移动持续时间,并对其地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提出了对采空区地表稳定性评价的评价体系,通过地表下沉盆地的范围和地表移动持续时间两方面来分析评价采空区地表稳定性,并通过对大佛寺煤矿一期采空区的地表稳定性评价进行了验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