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河泥沙的自然沉淀特性及机理研究
【6h】

黄河泥沙的自然沉淀特性及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1绪论

1.1课题的来源、意义及其研究的内容

2高浊度水的特点

2.1高浊度水中的颗粒组成及其性质

2.2高浊度水中颗粒的凝聚特性

2.2.1凝聚的理论基础

2.2.2高浊度水影响凝聚的因素

2.2.3高浊度水中颗粒凝聚的发育过程

2.2.4高浊水的加药絮凝

2.3高浊度水中颗粒的沉淀特性

2.4高浊度水的粘性

2.6高浊度水的处理方法

3高浊度水沉淀浓缩理论

3.1集团沉降理论

3.1.1 COE AND CLEVENGER模型,u=u(C)

3.1.2吉冈分析

3.1.3 Kynch理论

3.1.4 DIXON模型,u=u(C,Du/Dt)

3.2压缩区理论

3.2.1 Coe-Clevenger[24]

3.2.2 Roberts模型

3.2.3 Michaels-Bolger模型u=u(C,dC/dx)

3.2.4成层沉淀区和压缩区之间的关系

3.2.5 Kos模型

3.2.6压缩动力学和运动学

3.3浓缩池的设计步骤

3.3.1沉淀面积计算

3.3.2沉淀池深度的计算

4试验设计

4.1试验方案的设计

4.1.1泥沙自然沉淀试验方案的设计

4.1.2加药沉淀试验方案的设计

4.1.3动水沉淀试验方案的设计

4.2试验仪器

4.3试验内容

4.3.1静水沉淀试验

4.3.2动水沉淀试验

4.3.3颗粒分析

5试验结果分析

5.1静水试验结果分析

5.1.1静水自然沉淀试验结果分析

5.1.2静水混凝试验结果分析

5.2 Kynch方法和Coe-Clevenger方法比较

6结论及建议

6.1结论

6.2建议

致 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该文通过对高浊度水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讨论了稳定泥沙的组成随浓度的变化规律;浑液面的形成规律;将高浊度水的自然沉降过程可以分为干扰沉降阶段、絮网沉降阶段、超絮网沉降阶段、固结压缩阶段;在干扰沉降阶段的絮体大小、密度及结构模型;在各个沉降阶段的沉降规律.通过加药沉淀的数据分析,讨论了界面沉速在加药量不变,浓度增加的情况下,沉速随浓度的增加以指数递减的规律;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的起动剂量及其与颗粒比表面积的关系.Kynch法和Coe-Clevenger法的比较,何种方法更适合浓缩池的设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