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宁市低温低浊水增效澄清池处理动态试验研究
【6h】

西宁市低温低浊水增效澄清池处理动态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1绪论

2水质分析与试验研究方案

3静态试验

4动态试验研究

5结论与建议

致 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增效澄清池是将斜板沉淀池和外部污泥回流系统、污泥浓缩池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水处理工艺,该工艺通过机械搅拌混合配合高浓度泥渣回流形成污泥捕捉层,通过小体积絮凝区加强絮凝反应,沉淀区另设有斜板沉淀区进一步增强沉淀分离效果,保证沉后水的水质。本文通过大量模型试验,对增效澄清池处理西宁市低温低浊水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为西宁市第七水厂的稳定运行提供操作参数和技术指导。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 静态试验初选的混凝剂为淄博PAC、巩义PAC,投量2~8mg/L;初选的助凝剂为淄博PAM1、淄博PAM2、巩义PAM-1、巩义PAM-2,投量0.2~0.8mg/L,出水浊度低于1NTU。 动态试验优选的混凝剂为淄博PAC、巩义PAC,投量分别为6~8mg/L、7~9mg/L;优选的助凝剂为淄博PAM1、淄博PAM2、巩义PAM-1、巩义PAM-2,投量0.6、0.45、0.5、0.45mg/L,出水浊度低于1.5NTU,PAC制水成本为0.013~0.016元/t,PAM制水成本依次为0.007、0.006、0.008、0.010元/t。 系统按最佳药量投加,混合池的搅拌强度G最优值在600s-1左右,出水浊度为1.1NTU;当搅拌反应池的搅拌强度在120~160s-1范围时,出水浊度低于1.3NTU,最佳搅拌强度为140s-1左右,此时的出水浊度为1.1NTU。 系统按优化药量投加时,污泥回流固体量在288~380g/h(回流固体浓度为7.6g/L,相应污泥回流比为1.47~1.9%)范围内时,出水浊度低于1.5NTU,其中在污泥回流量为330g/h(污泥回流比1.66%)时,系统出水浊度达到最低(0.8NTU),处理系统在此回流比下运行最佳。 通过上述试验,对西宁市第七水厂的初步设计文件中药剂投加系统、澄清池操作条件及设备选型进行校核,给出了建议和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