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陕北地区坡耕地种植结构的可拓及优化研究
【6h】

陕北地区坡耕地种植结构的可拓及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2 陕北坡耕地区现状

3 陕北地区坡耕地种植结构现状及问题

4 陕北地区坡耕地种植结构可拓分析

5 陕北地区坡耕地种植结构优化分析

6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致 谢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陕北地区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历来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坡耕地占到耕地资源的60%,但一直处于粗放经营状态,没有得到有效、合理利用,严重制约了陕北地区种植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调整现有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方案,促使产业向集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陕北地区种植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当务之急。
   本文在分析陕北坡耕地区种植结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综合采用两种研究方法。应用可拓决策理论对现有种植结构进行相关分析、发散分析、共轭分析、蕴含分析,生成提高种植结构经济效益的可拓策略集:以坡耕地区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旨在优化现有种植结构的多目标规划模型;
   最后,以延安市与榆林市的交界县——横山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得出横山县坡耕地区种植结构的优化方案和所对应的最优利润值。
   本文对坡耕地区种植结构的可拓分析结果表明,优质农业和草畜产业是提高坡耕地区经济效益的根本,在政府投资力度不断增强的同时,对坡耕地区种植结构进行整体规划,提高农业种植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走集约化经营发展之路是提高陕北坡耕地区种植结构经济效益的主导模式,在此基础上发展林草业,舍饲养膏是改变陕北坡耕地区落后种植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目标规划分析得出,坡耕地区种植业是在保持生态平衡,发展林草产业的基础上,以优质农业为基础,特色产业为主导,相互协调发展。分析数据显示,陕北坡耕地区应以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效益支柱,突破性的将杏仁、紫花苜蓿、沙棘果类经济作物纳入坡耕地农垦范围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有益补充。计算结果表明,这几种产业若能整体规划、合理种植,所带来的经济收入足以改变陕北坡耕地区落后的种植业经济面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