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用于污水处理的中空纤维膜的研制与应用
【6h】

用于污水处理的中空纤维膜的研制与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膜分离技术概况

1.2膜分离技术的发展

1.3超滤技术的发展

1.4聚偏氟乙烯膜的研究进展

1.4.1 PVDF材料的特点

1.4.2 PVDF膜制备的研究进展

1.4.3 PVDF膜亲水化改性的研究进展

1.5聚偏氟乙烯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5.1给水净化处理

1.5.2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

1.5.3工业废水处理

1.6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1.6.1 MBR集成工艺的研究

1.6.2膜污染与控制的研究

第2章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2.1课题背景

2.2研究目的

2.3研究内容

2.4技术路线

第3章PVD/PAN共混中空纤维超滤膜的研制

3.1前言

3.2试验部分

3.2.1试验材料

3.2.2试验设备与仪器

3.2.3中空纤维膜的制备

3.2.4中空纤维膜性能的测试方法

3.3试验结果与讨论

3.3.1 PVDF/PAN的相容性及溶剂的选择

3.3.2正交试验设计

3.3.3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及制膜液组成的确定

3.3.4次氯酸钠后处理对膜性能的影响

3.3.5 PVDF/PAN共混膜化学稳定性的研究

3.3.6 PVDF/PAN共混膜抗污染性的研究

3.3.7本章小结

第4章PVDF/PAN共混膜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4.1膜生物反应器

4.1.1膜生物反应器简介

4.1.2膜生物反应器在工程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2试验部分

4.2.1试验概况

4.2.2试验工艺流程与试验装置

4.2.3检测项目及方法

4.3试验结果与讨论

4.3.1膜通量的变化

4.3.2 MBR对浊度的去除效果

4.3.3 MBR对COD的去除效果

4.3.4 MBR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4.3.5 MBR对总氮的去除效果

4.3.6 MBR对总磷的去除效果

4.3.7污泥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4.3.8抽吸、暂停时间的控制

4.3.9膜清洗

4.4本章小结

第5章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简述了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和膜分离过程的特性,分析了膜技术在水处理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的四个原因,简述了膜分离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状况,重点分析了超滤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在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膜材料的化学性质和膜结构对膜分离的效果起决定性作用。本文简述了高分子有机PVDF膜的特性,分析了PVDF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PVDF膜制备和亲水化改性的研究进展,指出PVDF膜是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膜材料,但由于其强疏水性,在水相分离时,易被污染。膜污染已成为制约膜分离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膜污染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制备具备优良抗污染性能的膜,其主要方式是对现有膜进行改性。膜材料共混改性工艺简单易行,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材料共混制膜可以综合均衡各组分的性能,在不影响使用要求的条件下,降低某些性能卓越但价格昂贵的原材料成本。
   为了提高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亲水性,增强其在水处理中的抗污染能力,以亲水性的聚丙烯腈(PAN)作为共混剂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采用相转化法制得共混中空纤维超滤膜。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了铸膜液组成,并对膜的性能进行测试,指出当聚合物浓度为17%~19%,PVDF/PAN=5∶1,添加剂为PVP,且含量为8%,DMAC作溶剂,其他纺丝工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可制得纯水通量为348~402L/m2·h,对BSA溶液截留率在80%~85%,泡点压力在0.3MPa左右,最大孔径在0.1μm左右,孔隙率在71.4%~78.2%,且强度和韧性较好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中空纤维膜的截面,发现所制得的中空纤维膜呈双皮层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致密皮层、小指状孔支撑层、大指状孔支撑层、内致密皮层。用次氯酸钠溶液对共混膜进行后处理,膜丝的通量明显升高。对共混膜进行了化学稳定性和抗污染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共混膜耐酸性最好,其次是抗氧化性,而耐碱性最差;而亲水性PAN的加入增强了PVDF膜的抗污染性能。
   本文简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工艺特点和研究进展,分析了膜生物反应器在工程应用中存在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将自制PVDF/PAN共混中空纤维超滤膜制作成帘式膜组件,置于膜生物反应器中,处理某小型企业生活污水,测试了PVDF/PAN共混膜的通量变化,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污泥浓度的增加和不同抽吸、暂停时间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测试了不同清洗方法对膜通量的恢复效果。试验表明,运行稳定后,膜通量稳定在19L/m2·h左右,膜出水无悬浮物,浊度<1NTU,COD<40mg/L,BOD5<2mg/L,NH4+-N<2mg/L,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均在93%以上,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在47.1%~78.8%和29%~59%之间。当污泥浓度为4000~4500mg/L,污泥龄为37~44d时,污泥的性能依旧良好,MBR系统对各污染物具有综合的良好稳定的去除效果。当抽吸时间为10min,暂停时间为2min时,CODcr、NH4-N和TP的综合去除率最好,分别为95.7%、94.1%和52.5%。膜清洗后,通量最高可恢复到新膜通量的83.3%。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