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历史建筑再生的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研究
【6h】

基于历史建筑再生的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5 研究框架与方法

2历史建筑再生与博物馆设计的理论基础

2.1历史建筑再生理论发展概述

2.2中国历史建筑保护发展历程与现状问题

2.3博物馆发展趋势与国内现状

2.4历史建筑再生设计的意义与原则

2.5历史建筑再生视角下的博物馆设计理论基础

2.6本章小结

3基于历史建筑再生的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研究

3.1历史建筑的再生与展示理念

3.2公共开放空间再生策略

3.3展陈空间结构再组织手法

3.4展陈空间的互动设计

3.5展陈空间的建构(tectonics)设计

3.6 本章小结

4结 语

4.1 核心研究成果

4.2 国内问题与应用前景

4.3 不足与缺憾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十九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带来了产品的社会化大生产,建筑亦不例外。城市代谢速度之快以至于新旧交替无暇处理、文脉出现裂隙。近年来人们开始以“有机更新”的视点重新审视“大拆大建”无限扩张的城市。
  在我国,除少数具有重大意义的建筑被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享有法律规定的妥善保护与修缮,但是一方面因为错误的决策,像济南老火车站一样承载居民情感记忆、城市风貌以及使用状况良好的历史建筑正无谓的消逝。另一方面工业遗产建筑的改造却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与案例手法差异反映了我们在处理历史建筑的路上进入了试错的探险过程,而建筑遗产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将不 能再度恢复。
  目前国内有关建筑遗产生的理论研究多着眼其“旧生命”,集中在工业遗产与旧城历史街区的改造中。笔者在德国做交换生一年,期间进入了世界遗产研究、建筑学、应用艺术史与博物馆学等专业学科学习,在欧洲多个国家调研大量历史建筑再生的案例后,选取“新生命”博物馆的展陈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历史建筑此时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展品,那么博物馆的核心职能载体——展陈空间的概念也相应扩大:既包括传统意义上室内外展览空间、也包括展示历史建筑各项价值与其所在地域情境的多义空间。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在当代历史建筑再生理论视角下,以历史性与艺术性作为理念导向,如何运用建筑设计的手法,使建筑遗产的各项价值与其所在的地域情境都得到妥善保存与清晰展示;同时根据现代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使展陈空间与展陈发生互动,令历史建筑的既有空间与博物馆的藏品展陈达到交相辉映的效果。相关的展陈空间设计理念、策略与手法将在核心章节分“历史建筑的再生与展示理念”“公共开放空间再生策略”“展陈空间结构再组织手法”“展陈空间的互动设计”与“展陈空间的建构设计”五个方面,并结合优秀案例细致阐释。
  研究论证了历史建筑作为博物馆再生的可行性,为处于危机中的建筑遗产找到可选的新出路;探索历史建筑与博物馆藏品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历史建筑的保护再生与展陈空间设计的结合点,填补了目前建筑遗产再生领域中功能定向探讨的空缺,同时也能为目前已较成熟的博物馆设计提供新的灵感与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