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陕西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应用适应性评价及软件
【6h】

陕西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应用适应性评价及软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地下水源热泵的发展及研究

1.3 问题提出、研究内容和意义

2 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应用条件

2.1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概述

2.2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特点

2.3 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可应用条件

2.5 本章小结

3 陕西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应用研究

3.1 陕西省应用地下水源热泵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3.2 陕西地区地下水资源概况

3.3 陕西地区地下水源热泵的应用调研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应用适应性评价方法

4.1 水文地质条件平台的构建

4.2 必要条件的评价

4.3 充分条件的评价

4.5 综合评价

4.6 本章小结

5 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应用适应性评价软件开发

5.1 软件开发

5.2 软件参数设置

5.3 算例分析

5.4 软件结果输出

5.5 地下水源热泵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中央空调在民用建筑的应用也日益增多,然而日趋严重的能耗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暖通界人士和业主的关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作为新型绿色节能空调技术于20世纪末进入我国,但是由于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适应性评价方法,不利于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陕西省政府为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大力提倡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为地下水源热泵在陕西地区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本文从地下水源热泵的基本概念和系统构成出发,介绍了当前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应用条件,对陕西地区地下水源热泵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与分析,通过收集和整理陕西地区的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和抽回灌实验历史数据,重点构建了水文地质条件平台,以可打井数量和需打井数量为评价指标,提出了漫滩和低阶地区域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应用的适应性初步评价方法。通过与常规冷热源系统相比较,分析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节能性和环保性。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提出了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应用的综合评价方法。自主开发了可视化应用软件,通过算例给出了适应性不同的评价结果,为地下水源热泵立项决策和初步设计提供了依据。
  通过评价得到以下结论:陕西地区渭河流域和汉江流域的漫滩以及一、二级阶地含水层厚度大、砂层粒度大、埋深较浅,地下水径流畅通,适于建设地下水源热泵项目;陕西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应用项目正在逐年增多,应用建筑类型多,涉及的地域广泛;对于可利用空地面积有限的建设项目,可以根据实际选择采用蓄混水技术和水源侧串联技术,节省取水量,减少打井的数量,使其有条件地适应地下水源热泵;与常规冷热源系统对比,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费用低、能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从计算结果中发现水文地质条件并不是影响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应用适应性的唯一约束条件,建筑规模也是关键决定因素。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应用适应性评价研究表明,在适宜地区采用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能够促进这一绿色生态建筑技术的广泛开发及应用。

著录项

  • 作者

    陈燕哲;

  •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学科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智伟,曹伟;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833.3;
  •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应用模式; 适应性评价; 可视化软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