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公共设施用地布局研究
【6h】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公共设施用地布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研究的对象与意义

1.3国内外研究进展

1.4相关概念界定

1.5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公共设施配置基础性研究

2.1基于现有规范下的指标体系

2.2基于服务圈理论下的布局体系

2.3公共设施配置的影响因子

2.4公共设施配置的基本原则

2.5本章小结

3秦汉新城人口分布与用地布局研究

3.1用地布局

3.2人口分布

3.3实施单元的划分

3.4本章小结

4公益性公共设施规划布局

4.1 秦汉新城公益性公共设施现状及评价

4.2配置方法的确立

4.3秦汉新城服务圈层的划分

4.4教育服务设施配置

4.5医疗卫生设施配置

4.6文化服务设施配置

4.7社会福利设施配置

4.8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实施策略

4.9本章小结

5非公益性公共设施规划布局

5.1范畴界定和规划目标

5.2非公益性设施基础性研究

5.3秦汉新城非公益性公共设施指标的确立

5.4秦汉新城非公益性公共设施总体布局

5.5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目录

附表目录

附录

展开▼

摘要

公共设施规划作为当前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化政府公共职能、提升新城品质、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等深远意义,也是实现规划政策、体现社会公平和人文关怀的重要参照因素。秦汉新城作为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其居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多,已凸显出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社会福利等公益性公共设施需求数量和档次不断提升的现实需求,同时对各种商业服务业设施的需求也逐年增多,寻找适合秦汉新城公共设施配置与布局的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也对秦汉新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研究为例,全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章的第一章,主要对此次研究的意义与思路、研究方法等进行阐述,并对国内外相关课题和研究动态做了梳理与总结,对本文相关概念和研究对象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为文章的第二章,对我国城市现有的公共设施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基于相关规范下的指标研究和基于服务圈理论下的布局研究,对比总结了公共设施现状指标与布局的共同点和差异,为秦汉新城公共设施的布局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为文章的第三章,通过多种计算方式,得出秦汉新城建设用地规模和远期总人口数,并根据用地性质分异和居住单元布局进行人口分布引导,为后期秦汉新城不同公共设施分级配置指标计算奠定基础。第四部分为文章的第四章和第五章,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这部分首先研究了秦汉新城公共设施配套的现状,总结了现状的不足并对其进行评价,之后又分别对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两类设施的规划目标,指标配置和用地布局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数学、案例对比、实地调研等相关方法计算出不同公共设施的千人指标,服务半径等重要因子,同时也对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及实施提出具体引导和相关策略。最后,结合前面五章节分析判断,得出本次研究的结论与展望,并提出了以下的创新点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其一:针对我国当前城市新区公共设施布置内容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公共设施所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归纳,并提出了四种服务圈层的布局模式。
  其二:对秦汉新城公益性和非公益性设施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包括对秦汉新城的人口分布进行详尽的计算。并提出通过管理单元来配置和布局公共设施。
  其三:运用数学的方法、对比研究的方法等综合计算出有关公益性设施如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的千人指标,大大的增强了可操作性与准确性。
  此次研究对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两类公共设施从配置项目、指标演算到最后布局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有助于对当前新城公共设施布局的深入了解,同时,也期望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可以为相关规划编制部门提供参考与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