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城镇化背景下陕西关中地区乡村建设与传统建筑环境支撑研究
【6h】

当代城镇化背景下陕西关中地区乡村建设与传统建筑环境支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问题的提出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的进展

1.3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4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1.5研究方法与范围界定

1.6本文研究中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

2关中地区传统建筑环境的特征及其改造过程

2.1关中地区乡村环境的地理构成

2.2关中地区传统建筑环境特征

2.3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中地区乡村环境的改造(1949年以后)

2.4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环境的空虚化(1978年以后)

2.5本章小结

3目前关中地区乡村建设环境的问题与困惑

3.1城镇化理论及空间表象

3.2环境问题

3.3社会问题

3.4经济问题

3.5建设问题

3.6本章小结

4当代关中地区传统建筑环境支撑的相关机制分析

4.1自然环境制约下传统村落环境支撑的演变机制

4.2传统村落与建筑环境支撑的成因机制分析:以党家村为例

4.3传统村落与建筑环境支撑机制的归纳和总结

4.4当前关中地区乡村建设与传统建筑环境支撑的机制探索

4.5本章小结

5关中地区乡村建设与传统建筑环境支撑的空间划分探索

5.1理论认识与划分依据

5.2关中地区乡村建设“3大空间”的提出

5.3“3大空间”的划分与乡村建设需要注意的方面

5.4本章小结

6乡村建设与传统建筑环境支撑的理论初探与方法研究

6.1定向性支撑方法与模式

6.2重构性支撑方法与模式

6.3逆向性支撑的方法和模式

6.4三种支撑方法与模式的总结和应用范围

6.5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7.2主要创新点

7.3不足及后续研究

致谢

附录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成果总汇

展开▼

摘要

陕西关中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其乡村传统建筑环境渊源深厚、特色鲜明。然而,随着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目前关中地区乡村建设与传统建筑环境风貌业已模糊,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与冲突。
  本文将乡村建设与传统建筑环境两者联系起来,以关中地区乡村建设与传统建筑环境支撑为命题,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关中地区乡村环境的地理构成,归纳了关中地区传统建筑环境的类型和特点,讨论了1949以后国家权利的渗透所引起的乡村传统建筑环境的解体,并指出1978以后乡村虚空化的出现是作为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中对乡村负面影响的一种反馈。其次,对关中地区当代城镇化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对关中地区乡村环境造成的问题和困惑,主要从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和剖析。第三,对关中地区传统建筑环境支撑的相关机制进行诠释。认为自然环境制约下的传统村落和建筑环境的支撑关系具有同质同构的特征,探索了当前关中地区乡村建设与传统建筑环境的3种机制:一是传统建筑环境支撑的驱动机制;二是乡村建设空间发展的应答机制;三是乡村建设与传统建筑环境支撑的保障机制。第四,通过借鉴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对关中地区乡村建设的地域空间进行了划分,提出了关中地区乡村建设的“3大空间”的构想和以县域为单位的乡村建设的“3个圈层结构”的空间模式。最后,本文还结合建筑学等专业的理论知识,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适宜关中地区乡村建设与传统建筑环境支撑的3种方法、模式以及应用范围等。
  本研究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问题的提出、乡村建设与传统建筑研究的动态,构建了与命题紧密相关的概念。第二部分,关中地区传统建筑环境的特征及其改造过程。第三部分,问题与困惑。第四部分,相关机制的分析。第五部分,关中地区乡村建设的空间划分。第六部分,乡村建设与传统建筑环境支撑的理论初探和方法研究。第七部分,进行全文总结。并对论文进行全盘梳理和核心观点的强调。
  本研究创新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⑴从陕西关中地区空间地域的地理特征出发,首次提出了在乡村建设中以关中地区的秦岭北麓、关中环线、渭河流域为“3大空间”的构想和以县域为单位的郊区、近郊、远郊的“3级圈层结构”概念。本文提出的“3大空间”和“3级圈层结构”的空间模式,从关中地区乡村发展的内涵和外延都扩大到了一定的程度,走到了“城乡共同体”理论研究性高度的范畴。⑵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驱动机制”、“应答机制”和“保障机制”的概念,并指出了它们在乡村建设发展与传统建筑环境支撑中的作用和意义。⑶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传统建筑环境的“定向性支撑”、“重构性支撑”、“逆向性支撑”的概念。这一组概念的建构是对当代关中地区乡村建设环境意义的“去粗取精”、“化繁为简”,并且构建这一组概念是为了更好地阐释乡村建设实践的逻辑。考虑到关中地区乡村发展本身具有的差异性、地域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这一组概念的建构有利于为当代关中地区的乡村建设和指导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