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PC模式下建设工程项目承包商风险评价研究
【6h】

EPC模式下建设工程项目承包商风险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EPC总承包模式

2.1.1 EPC总承包模式概念及管理工作内容

2.1.2 EPC总承包模式建设程序及合同结构

2.1.3 EPC总承包模式的特点

2.2 EPC模式与其它常见总承包模式的比较

2.3 我国与发达国家EPC总承包差距的比较分析

2.4 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2.4.1 风险定义及其分类

2.4.2 风险管理概述

第3章 EPC模式下承包商风险因素识别

3.1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方法与流程

3.2 EPC总承包项目风险清单

3.3 EPC总承包商承担的主要风险

3.4 EPC总承包各阶段的典型风险

第4章 EPC模式下承包商风险分析与评价模型的构建

4.1 风险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4.2 模糊网络分析法

4.2.1 层次分析法

4.2.2 网络分析法

4.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4.2.4 模糊网络分析法

4.3 EPC模式承包商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第5章 EPC模式下承包商风险评价案例分析

5.1 项目简介

5.2 风险识别

5.3 风险评价

第6章 发展EPC模式的建议

6.1 重视项目前期的风险管理工作

6.2 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和建立风险管理体制

6.3 加强商务和技术有效配合

6.4 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

6.5 提高索赔意识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附录

展开▼

摘要

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总承包模式,在国际工程管理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其以独特的优势在总承包市场上倍受青睐,在我国,建设部也大力推广这种承发包模式。在EPC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的利润得以提高、合同权力得以加强,但同时承担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对总承包商而言,风险管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而风险的识别与评价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因此,对EPC模式下承包商风险评价的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
   EPC总承包商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就构成了项目的整体风险,而风险评价就是对将会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和影响程度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评估。目前,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但并没有一种万能的方法,都尚待进一步完善,这是人所共知的。考虑EPC总承包项目所有风险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反馈效果和风险因素难以用精确数据定量描述的特性,综合网络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本文运用模糊网络分析法对承包商的风险构建评价模型,计算和推导各风险因素的权重,以便得出较为合理的项目风险的评估级别。
   论文以EPC模式下承包商的风险因素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国内外关于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管理现状和进展;阐述了EPC模式的相关概念、特点及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结合适当的识别方法参考FIDIC银皮书的相应条款,总结了承包面临的风险因素;选取了模糊网络分析评价方法,构建了EPC模式下承包商风险评价的模糊网络模型;最后通过案例论述了模糊网络分析法的应用,并根据相关研究和认识提出了发展EPC模式的几点建议。
   通过本文可以看出,模糊网络分析应用于EPC模式下承包商风险评价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