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秦岭南麓柞水地区农村住宅调研报告
【6h】

秦岭南麓柞水地区农村住宅调研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课题背景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概念及范围界定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研究的方法及论文结构

1.6本章小结

2 秦岭南麓柞水地区农村新建住宅设计影响因素

2.1柞水简介

2.2自然环境

2.3人文环境

2.4经济构成与生产生活方式

2.5政策因素

2.6本章小结

3 柞水农村住宅现状调研

3.1柞水农村调研工作确定因素

3.2柞水农村村落布局现状

3.3 柞水农村传统民居现状

3.4柞水农村新建住宅现状

3.5本章小结

4 柞水农村住宅现状问题分析

4.1传统村落规划选址问题

4.2柞水农村住宅现存问题

4.3柞水农村住宅现状成因分析

4.4柞水农村新建住宅单体横、纵向比较及分析

4.5 柞水农村入户调研问卷分析

4.6本章小结

5 柞水农村住宅问题对策提出

5.1农村住宅合理建设模式的选择

5.2柞水农村住宅方案优化设计

5.3本章小结

6 实验性设计方案

6.1建设任务书

6.2实验性设计方案

6.3本章小结

7 结语

7.1柞水农村住宅调研总结

7.2柞水农村住宅建设工作的应用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附录 农村住宅调研问卷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提出,距今已有10年时间,“新农村”这个概念已不“新”。目前我国进入经济转型阶段,如何在“新常态”的历史背景下,结合地方特性,研究符合当前形势下的新农村住宅建设模式,对于因地制宜推进地方新农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立足于秦岭南麓,以县为对象,村镇为单位,通过对柞水县境内传统民居和新农村住宅现状进行调研、对比、分析,试图从以下两方面延伸论文深度,从而为该区域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建筑方面的指导性意见。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陕南地区历史上是秦、楚、蜀文化的交界点,柞水县恰处于关中和陕南的过渡区域,对南北方文化的汲取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民风民俗,县境内从南至北的建筑上则体现出了地域性变化产生的不同风格,这一点在当地的传统民居上有诸多体现。秦岭山脉独特的地形地貌也对该区域的农村住宅和农民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造就了传统民居中山地为主的农村住宅建筑手法。现有新建住宅在建筑实用性上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仍然缺乏对使用主体的人性化设计,在地域性的表达上也有所欠缺,本文最终将通过建立在调研分析基础上新的思路对现有住宅设计进行优化设计。其次,本文的研究视角不仅以设计为主,还落实在建设上,也就是农民住宅的自建模式。这一结论是在对调研结果定性定量的分析以及调研对象的诉求整理后得到的。柞水地区现有条件不具备大规模政府补贴的集中安置方式,而自筹自建相对较为原始,已不符合新农村建设需求。因此,政府引导下的自建模式成为了最能满足当地住宅建设需求的方式。本文最终目的是通过调研报告的形式,研究出一套符合秦岭南麓地区中自然环境与经济状况同柞水县相似的区域内具有针对性的新农村住宅设计与建设方法,并制订相关的建筑设计任务书作为指导,最终落实到引导农民住宅自建模式的工作中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