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不同“审美模式”的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状况研究
【6h】

基于不同“审美模式”的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状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1.2研究对象及概念的界定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相关理论研究

1.5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6研究框架

1.7研究方法

1.8技术路线

2“审美模式”与城市公共空间

2.1审美模式

2.2作为审美对象的城市公共空间

2.3作为“日常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

3基于不同“审美模式”西安市公共空间使用状况调查分析

3.1调查研究概述

3.2西安市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3西安市钟鼓楼广场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4西安市环城公园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5本章小结

4基于不同“审美模式”的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状况研究

4.1不同“审美模式”具体体现特征比较与根源探析

4.2基于不同“审美模式”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5结论与后续研究

5.1研究成果

5.2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硕士研究生阶段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二:图录

附录三:表录

附录四:调查问卷

展开▼

摘要

在城市旅游繁荣的当下,城市公共空间发生着华丽而又复杂的变化,通常作为“历史地段”、“门户地段”的公共空间在“装扮”中逐渐疏离了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故而何以保存和记录本地使用者经验着的景观特色需要重视,以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客体研究不同“审美模式”——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的景观感知倾向、不同使用群体间的审美差异和景观偏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文章首先对环境美学中“审美模式”的概念及内容进行了阐述,继而比较不同“审美模式”下城市公共空间体验的特点及差异。在此基础上,选取了西安市三处典型公共空间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对其景观现状、使用人群的结构特点、行为方式与活动情况做出了调查统计,随后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发现不同“审美模式”下使用人群在景观活动中存在具体的差别,具体体现为体验方式、活动内容、使用时间、尺度感受、互动关系、审美趣味、心理期待与心理满足等方面不同。
  深入研究不同“审美模式”主体在城市公共空间体验中的差异,文章反斥单纯化一的对待不同使用主体难以最大化的满足使用者需要,明确在城市公共空间尤其是贴近市民生活的地段应当如何权衡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