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震后居住建筑恢复性重建设计研究
【6h】

震后居住建筑恢复性重建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近几年地震及其所引发的次生灾害频频发生,给城市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使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瞬间支离破碎。洪灾、雪灾等自然灾害人们具有可预见性,可以提早进行防范,而地震不像其它自然灾害,它的发生基本不可预测,而且往往破坏强度大,范围广,使震后的重建需要依靠外界的援助才能进行。
   我国目前大规模的震后重建项目有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以及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震后重建。唐山大地震的震后重建历时十年基本完成,而汶川大地震的震后重建也正在进行中。我国的震后重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因震后重建的特殊性,重建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因重建的应急性而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设计施工使得城市住区难以满足居民个性化的需求,也难以实现住宅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研究震后住房重建过程中与人关系最大的临时住房和永久性住房建筑理论与方法:结合国内外的相关著作、理论与现行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在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背景下,分析集装箱住宅与CSI住宅在震后不同阶段重建过程中的适应性。
   本文以震后临时住房和永久性住房为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国内以往重建过程中存在的建筑单一、不可持续等问题,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理论与政策法规建立震后居住建筑恢复重建的评价体系:满足应急性、安全性、体现本土文化、可持续发展。并主要分析集装箱住宅用于震后临时建筑的适应性以及CSI住宅用于震后永久性建筑的适应性。集装箱住宅为活动板房的一种,其主要特点为:安全性能高、低碳环保、移动便捷、适应性强。对集装箱住宅进行保温隔热处理后可以达到十年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循环利用,比普通板房的优势在于其安全性能高,可循环利用次数多、低碳环保。CSI住宅是中国化的支撑体住宅,主要特点为建筑分为结构体和填充体两部分,结构体是建筑的承重体系以及竖向的公共空间部分,包括交通核和竖向的管井;填充体是指建筑内部的工业部品,可以工厂化生产进行现场装配,它包括模数化、标准化的室内隔墙、厨卫部品等。通过结构体与填充体的分离建设,达到快速建设、后期满足住户不断变化的居住需求,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本文旨在从国内外现有的住宅形式中选择适宜震后临时建筑与永久性建筑的住宅形式,为震后居住建筑的重建提供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