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佛寺水景设计研究——以白马招觉院三昧池设计为例
【6h】

佛寺水景设计研究——以白马招觉院三昧池设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论文研究背景、现状提出

1.2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1.5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研究方法

1.7结构框架

2.佛寺水景及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1佛寺水景的形成和发展

2.2传统文化与佛寺水景

2.3“水”在佛教中的象征意义

2.4佛寺水景的形成特点

3.佛寺水景的设计特点

3.1佛寺水景的位置选择

3.2佛寺水景的表现形式

3.3佛寺水景理水特点

3.4小结

4.佛寺水景的设计方法

4.1功能布局

4.2空间组织

4.3水面宽度

4.4营建相关要求

4.5设计与安全的权衡

4.6案例研究

4.7案例对比研究

4.8小结

5.设计实践——白马招觉院前广场三昧池设计研究

5.1白马招觉院现状环境概述

5.2场地活动分析

5.3白马招觉院前广场三昧池设计概述

5.4前广场三昧池设计

5.5前广场三昧池行禅平台设计

5.6前广场三昧池驳岸设计

5.7前广场三昧池池底设计

5.8前广场三昧池管道系统设计

5.9种植设计

5.10水生态净化策略

5.11场地排水设计

5.12安全与维护管理

5.13小结

6.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展开▼

摘要

佛寺水景有着古老悠远的历史渊源、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佛寺布局中的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使得对佛寺水景的研究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本文主要以佛寺中水景为研究对象,探究佛寺水景及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首先,通过对文献的研读,阐述了佛寺水景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建立起较为系统的佛寺水景历史发展沿革。其次,对佛寺水景的类型、位置选择、材料及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梳理出了佛寺水景的相关设计特点;从而对佛寺水景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梳理,对功能组织所适应的空间形态、材料的选择、水源的布置及营建方面的要求提出了相关的见解,以期为佛寺水景的建造带来实践意义。最后本文以白马招觉院前广场三昧池设计进行了详尽分析,对水池的功能布局、空间形态、材料的选择、驳岸及池底的构造、水景生态系统的构建等问题进行了整体性设计。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对佛寺水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解读,剖析出佛寺水景在形制类型上所体现的“等级秩序”的深层原因。第二方面对佛寺水景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佛寺水景的组成要素进行总结,分析其位置、形态、材料等方面的设计方法和特征,总结出佛寺水景在空间形态、功能类型、营建上的相关设计原则。第三个方面本文以自身参与的设计实践为例,展开了对佛寺水景的设计实践验证,这一部分对佛寺水景涉及的设计及营建的具体问题展开研究,总结出现代禅修环境下佛寺水景设计的关注问题、应对策略,以及面对当前佛寺水景水质恶化问题,提出了水生态系统构建的方法。为佛寺水景后期的建造以及良好的景观效果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