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筑小区节水关键技术及给水系统优化研究
【6h】

建筑小区节水关键技术及给水系统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建筑小区的节水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建筑小区节水现状

1.2.2 国内建筑小区节水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1.5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建筑小区节水关键技术的分析研究

2.1 引言

2.2 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分析

2.2.1 节水型水龙头的对比分析

2.2.2 节水型便器的对比分析

2.2.3 节水型淋浴器的对比分析

2.2.4 节水型洗衣机的对比分析

2.3 中水回用技术的分析研究

2.3.1 建筑中水水源的选用

2.3.2 建筑中水回用水质要求

2.3.3 建筑中水处理工艺选取

2.3.4 建筑中水回用系统分析

2.4 雨水利用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2.4.1 雨水直接利用技术

2.4.2 雨水间接利用技术

2.4.3 雨水综合利用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筑小区给水系统的节水优化分析

3.1 建筑节水系统的提出

3.2 选取合适的节水用水定额

3.3 采用节水的给水系统

3.4 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

3.5 选用高效优质的节水设施

3.6 其他节水措施的保障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筑小区节水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 引言

4.2 国外建筑评价体系的对比分析

4.2.1 英国BREEAM评价体系

4.2.2 美国LEED评价体系

4.2.3 加拿大GBC评价体系

4.2.4 日本CASBEE评价体系

4.2.5 澳大利亚NABERS评价体系

4.3 国内建筑评价体系的对比分析

4.3.1 中国绿色低碳住区技术评估手册

4.3.2 GOBAS评估体系

4.3.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4.4 建筑小区节水评价指标的确定及建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水资源短缺一直制约着我国城市的发展,而城市建筑小区的用水量却仍在逐年递增,因此,解决建筑小区的节水问题,可以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推进我国节水工作和节水型城市建设的进程。
   我国城市的建筑小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用水浪费现象,给水系统的超压出流、生活用水器具的不合理设计、管道漏损及居民日常的用水习惯等都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本文即针对这些问题,对建筑小区的节水关键技术及给水系统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本文通过对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如: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便器、节水型淋浴器和节水型洗衣机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确定出了适宜在建筑小区推广的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以改善建筑小区节水设备的普及率;从建筑小区中水的水源出发,综合考虑中水的回用途径及相关国家水质标准要求,确定合理的中水处理工艺,同时建议因地制宜地选用建筑物中水回用系统和小区中水回用系统来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通过对路面雨水、屋面雨水和其他雨水的利用技术的对比及分析,建议选取涵盖雨水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对建筑小区雨水进行利用。
   同时,以对这些节水关键技术的研究作为支持,进一步对建筑小区的给水系统进行了优化分析,建议必须进行建筑节水系统的设计。根据所在区域的节水现状,结合《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选取合适的节水用水定额,进而确定出了满足节水用水定额的技术措施:选用管网叠压给水方式作为节水的给水系统,来缓解管网超压出流的现象;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作为建筑小区的杂用水,以提高建筑小区非传统水源利用率;采用高效的节水型水龙头、便器及淋浴器等节水型用水器具,提高建筑小区的实际节水率;选用满足居民安全用水需求的优质管材及配件,防止管道的漏损;须对建筑给水系统进行智能化的计量和管理,定期检查及维护管网。
   最后,通过对国内外不同的评价体系中关于节水的指标的对比和分析,进行建筑小区节水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建议采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关于住宅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指标作为建筑小区节水评价的指标,并采用分级评分的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评分,最终对建筑小区的节水效果做出合理的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