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路径创新研究
【6h】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路径创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述评

1.2.2 国内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路径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

2.1.2 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性实现路径的提出

2.1.3 “有机”的内涵与外延

2.1.4 “实现路径”的学术内涵

2.2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相关理论

2.2.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理念

2.2.2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2.3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内核

2.3.1 生态文明兴衰决定论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论

2.3.2 普惠的民生福祉论和生态环境休养生息论

2.3.3 生态文明建设的红线论、制度论和系统工程论

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现存问题的“生态哲学观”考察

3.1.1 整体与部分的协调性和生态思维的整体性不强

3.1.2 “非此即彼,非彼既此”理念阻碍有机生态思维的树立

3.1.3 物欲膨胀和单向度思维造成资源浪费和共同体福祉受损

3.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现存问题的“生态经济观”考察

3.2.1 生态破坏、生态碎片化与生态阈值不断被超越

3.2.2 生产过程管控不科学,经济建设过程中供需由均衡走向扭曲

3.2.3 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失衡,生态反馈缺乏实时适时性

3.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现存问题的“生态教育观”考察

3.3.1 学科间相互“孤立与疏离”阻碍整体性生态思维的建立

3.3.2 事物的过度抽象导致对原有事物的理解产生偏差

3.3.3 现代性教育过程和教育理念阻碍和谐共生价值观的树立

4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现存问题的主要原因

4.1 基于“生态哲学观”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4.1.1 整体与部分的疏离导致有机整体性生态思维的缺失

4.1.2 单向思维和机械论对有机生态思维的建立存在否定性

4.1.3 个人主义与资源有限性、共同体福祉观相矛盾

4.2 基于“生态经济观”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探究

4.2.1 生态预警机制的缺失导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难度系数增加

4.2.2 资本逻辑下不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管理体制导致供需对立

4.2.3 经济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之间缺乏生态反馈评价机制

4.3 基于“生态教育观”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剖析

4.3.1 学科崇拜导致有机整体性生态思维无法有效建立

4.3.2 错置具体性谬误使得有机生态教育难以有效落实

4.3.3 “价值中立”问题对树立和谐共生价值观产生阻碍

5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性实现路径的初步构建

5.1 有机“生态哲学观”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路径创新

5.1.1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有机性并树立有机生态思维

5.1.2 超越机械论和单向思维并坚持有机整体论、有机联系论

5.1.3 坚持极限范式、有机范式并以追求共同体的共同福祉为要旨

5.2 有机“生态经济观”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路径构建

5.2.1 建立长效生态预警机制以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5.2.2 建立供需均衡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与管理体制

5.2.3 建立经济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的实时适时生态反馈评价机制

5.3 有机“生态教育观”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路径构想

5.3.1 超越学科崇拜建立学科间的有机联系以树立有机生态思维

5.3.2 超越错置具体性谬误建立有机生态教育以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3.3 超越价值中立建立和谐共生价值观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成果

致 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